论文题名: | 基于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的微循环公交线网规划方法研究 |
关键词: | 城市道路;微循环公交;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站点接驳 |
摘要: | 随着现代化建设,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也随之扩大,不断向城市外延扩展,因而“职住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增加了人们的通勤时间,拥挤的通勤环境也降低了出行的舒适性。尽管轨道交通、干线公交等大运量快速通行的公共交通布设在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上,满足了部分市民日常通勤和生活出行的基本需求。然而,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其线网密度极低;同时,受到道路宽度、等级的限制,在城市外围存在着一些常规公交车不能到达的路段,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盲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接驳轨道交通站点的微循环公交,与常规公交车辆相比,采用小型或中型公交,往往能够深入社区内部,实现“门到门”服务,对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起到了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公交可达性和扩大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范围。 首先,本文研究了基于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方式及微循环公交的特性。分析了基于轨道交通站点的5种接驳方式及其特性;从交通微循环的背景、微循环公交的概念、功能作用、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特性比较等方面进行探讨;还研究了微循环公交线路模式以及其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模式。 其次,本文研究了如何确定基于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的微循环公交线网的布设区域以及接驳公交站点的选址优化方法。在明确了基于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的微循环公交线网布设总体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了AHP-TOPSIS的以区域公交可达性为目标要素的评价模型,利用ArcGIS软件计算现状公交线网的各评价指标结果并代入到评价模型中,最终得到了各小区的区域公交可达性的评价值。基于此,确定了微循环公交接驳线网的布设区域。本文通过预测微循环公交的出行客流,以所有站点的日均总出行人次距离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了选址模型,并分组求解出站点的最优位置,并对站距的优化进行分析。 再次,本文构建了基于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的微循环公交线网规划模型并求解。以微循环公交服务乘客数量最多、公交公司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在满足一定的车辆容量、单次运行线路长度区间、单次最大运行时间等约束条件下,建立基于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的微循环公交线路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最后,基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基于刘村轨道交通站,在确定的接驳区域内布设微循环公交线路。基于实际调查数据,求解出车辆运行路径方案,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
作者: | 张钰雪 |
专业: | 交通运输工程 |
导师: | 邓卫;孙俊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东南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