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建成环境对城市停车需求的影响研究 |
关键词: | 道路交通;停车需求;建成环境;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 |
摘要: |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停车难”已成为各城市交通发展的痛点与瓶颈。停车环节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行者所面临最关键也最常见的场景。然而,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日益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激化了停车供需矛盾,由于停车位供给不足,加之分布不均,导致高峰时段道路交通中的30%至50%交通量属于无效运行。无论是从供给侧优化还是需求侧引导,科学有效的手段精细化把握停车需求,为停车管理智慧赋能,是破解停车问题的前提。停车需求由城市交通行为衍生而来,与城市规划有着密切联系,在研究时不能单一的考虑土地利用等宏观要素,系统考虑城市建成环境要素的影响作用是准确把握、解析停车需求演变规律的必要条件。本文旨在从两个不同的层面出发研究停车需求,从中观层面揭示建成环境对停车设施停车需求的影响规律,从微观层面揭示建成环境对出行者个体停车需求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建成环境对停车需求的作用关系解析。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将停车需求界定为集计和非集计两个部分,基于城市建成环境和紧凑城市理论提出了中宏观停车需求的影响因素,基于城市建成环境和出行决策理论提出微观的停车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交通—土地利用反馈循环”出发,以小汽车拥有率和小汽车使用行为作为切入点,分析梳理建成环境对停车需求的影响路径,构建建成环境对停车需求影响的概念框架。 2、建成环境对集计停车需求的影响模型。在建成环境对停车需求的作用关系解析的基础上,将集计停车需求的影响因素分为三个层次,以距市中心距离描述宏观区位;以土地利用混合度、路网密度、交叉口密度等描述中观土地利用和交通设计;结合微观层面的停车设施配建指标构建模型的解释变量集。以停车设施高峰小时停车生成数表征停车需求并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构建建成环境对集计停车需求影响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通过前者解析建成环境与集计停车需求之间的统计联系和空间异质性,通过后者模型结果中的变量相对重要度(Relative importance)与各要素生成的部分函数依赖图(Partial Dependence Plots,PDP)解析建成环境对集计停车需求的影响程度及其非线性关系,确定各要素对停车需求影响的阈值效应。 3、建成环境对非集计停车需求的影响模型。在建成环境对个体停车需求作用关系解析的基础上,从出行者视角出发,考虑出行起终点建成环境的影响。通过出行者停车决策行为表征个体停车需求,由停车费用、停车时长等8个变量描述出行特征,从“5D”维度提取12个变量刻画建成环境。根据被解释变量的离散特征,分别Logit模型构建和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通过前者解析建成环境与个体停车需求之间的统计联系,通过后者解析建成环境和出行特征对个体停车需求影响的重要程度及其非线性关系,确定各要素对个体停车需求影响的阈值效应。 4、实证分析。基于保定市停车普查和停车出行问卷调查,经过数据预处理,融合多源数据构建建成环境数据集,运用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的R2分别为0.79和0.87,说明非线性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建成环境对停车需求的影响;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建成环境对停车需求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从相对重要度来看,配建指标是影响停车需求最主要的变量,其相对重要度为18.92%,距市中心距离(15.23%)、路网密度(11.82%)等建成环境变量是影响停车需求的主要变量;此外,建成环境变量与停车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与阈值效应。非集计模型方面,Logit模型和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的F1分值分别为0.75和0.95,说明非线性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更好;费率费制(SP)是影响个体停车需求主要的变量,相对重要度为19.94%。出行起点和终点距市中心的距离(6.49%、8.38%)、起终点公交服务水平(6.30%、3.27%)、起终点路网密度(5.85%、5.45%)等要素对个体停车需求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部分建成环境要素对出行者停车需求影响存在明显阈值效应,且对通勤人群与非通勤人群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
作者: | 彭涛 |
专业: |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导师: | 陈坚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重庆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