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城市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 |
关键词: | 有桩公共自行车;可达性;累计机会模型;重力模型;公平性;资源分配;供需关系 |
摘要: | 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民出行中承担了“最后一公里”的角色。城市公共自行车分为有桩公共自行车和无桩公共自行车两类,其中有桩公共自行车的特点是具有固定借还的站点,使用者通过自行车桩位完成租赁和归还操作。随着无桩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的流行,城市有桩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相比于共享单车,城市有桩公共自行车易于调度和管理,用户也可以通过在线网络实时查看站点状态。如今很多城市为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提供了出行补贴,使得居民可以在一定时段内进行免费骑行。因此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依然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发挥其应有的公共交通补充作用。现阶段城市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需要进行研究和分析的问题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有桩公共自行车的可用性问题,即居民所在地附近是否有可以前往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站点、站点桩位上是否有剩余的自行车可以租赁,或站点桩位上是否有空位可以归还自行车;二是使用有桩公共自行车的便利性问题,便利性问题可以通过居民可到达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站点数量多少、从居民出发点到有桩公共自行车站点步行距离的远近等因素来反映。 本文聚焦城市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出行可达性和公平性,从理论上梳理了可达性和公平性的概念,通过定量计算实现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可达性和公平性评价。出行可达性本质上表征居民到达出行机会的难易程度,对于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而言,出行可达性可以通过站点覆盖居民出行点的数量多少,和站点到达居民出行点的难易程度进行衡量,因此本文利用基于累计机会的可达性和改进重力模型的可达性,对不同区域内的有桩公共自行车可达性进行定量计算,并从可达性数值和空间分布特征角度对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可达性进行分析。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一种交通出行资源,不仅应当实现资源数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均衡,而且需要保证居民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从资源分配角度和供需角度出发,搭建有桩公共自行车出行公平性评价理论,利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区位熵和高峰小时流量比等计算方法,结合出行可达性结果与研究区域人口分布,对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公平性进行分析。 本文的研究以西安市主城区及周边区域共六个行政区为研究范围,以单个有桩公共自行车站点为最小研究单元,借助城市公共自行车官方网站、网络地图接口,并使用Python编程语言获取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运用ArcGIS软件将可达性和公平性数值在地图上进行展示,刻画不同区域可达性与公平性分异特征,揭示有桩公共自行车的资源分配情况,从而为改善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也为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
作者: | 付泽坤 |
专业: | 交通运输工程 |
导师: | 李岩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长安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