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黔川界至纳溪段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
关键词: | 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路基设计 |
摘要: | 厦蓉高速公路起于福建厦门,经福建漳州、龙岩,江西瑞金、赣州,湖南郴州,广西兴安,贵州榕江、都匀、贵阳和毕节,以及四川泸州、内江,止于四川成都,是我国西南腹地通往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七射九纵十八横网内18条东西向高速公路中的第16条,编号G76,全长2211公里;本路堑边坡工程为夏蓉高速黔川界至纳溪里程桩号为k107处的高边坡工程,边坡起于里程K107+315止于里程K107+394.3,该段公路路基设计高程为401.190~399.437m,右侧地面最高点高程为437.30m,按设计路面高程直立开挖后,将在路线的右侧形成最高为36.00m的人工岩质边坡;一旦发生破坏,抢修及恢复该路段高速所需要时间及花费甚大,若因边坡施工封闭该段高速公路,将严重影响西南地区至东南地区的交通流量,影响经济运行,应对该边坡工程进行祥细研究,以确保工程使用期内路段路堑边坡安全、稳定。 该路段边坡一旦破坏,影响极其严重,为一级边坡;本文首先在现场调研及地质勘察等相关资料的的支持下,采用定性及定量的办法,选取最不利边坡断面,对该路段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针对不稳定状态,综合工程所处地情况,提出格构锚固治理方案;依据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锚固及格构梁进行设计、验算;由于该路段岩质边坡施工的特殊性,后期施工因素也成为该路段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当地机械、设备、工期、资源、气候等因素,确定对该路段边坡稳定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开挖方式;以此因素为边坡施工方案分类标准,提出几种可行的方案施工,以施工时边坡发生的位移量做为方案比选的标准;使用FAL3D对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开挖,选取不同断面的特征节点做为位移分析的样本,采用柱状图等分析方式,对比各施工方案的位移量,最后得出最优开挖方案,即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将每级边坡分为三层,每层开挖时,边坡中部三分之一长度内的土层暂不开挖,每层不开挖部分成台阶状,台阶长度2米以上,本级开挖部分完成后,再对留取部分进行开挖;在这种方案下,最有利边坡的稳定性。 |
作者: | 尹松江 |
专业: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导师: | 包惠明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桂林理工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3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