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论文题名: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关键词: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未确知数学;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近年来上海港年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2012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7.36亿吨,同比增长1.1%,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2010~2012年间,上海港油类、危险品进出港船舶均保持在6.5万艘次的水平,每年油类、危险品货物进出港约5千万吨。繁忙的水上交通运输活动是水上污染事故的主要源头之一。上海港辖区内的长江口和黄浦江部分水域是上海市民日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对取水区域产生污染,发生的次生灾害将会损失严重,这就对上海港水上安全监管和污染应急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上海港从1999年至2012年间共发生各类船舶油类与化学品污染事故189起,油类与化学品累计泄漏量近2,800t,平均每年发生污染事故14.54起。
   因此需要对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做出客观评价,了解溢油应急能力的实际水平,发现不足并提出建设方向。交通部发布的《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上海海事局“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对未来溢油应急建设提出了目标和方向,这也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导向。
   研究发现,目前针对区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结果多为定性结论,不足以实际衡量或指导区域性溢油应急能力的建设工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上海水域近十年的溢油事故情况和近三年油类、危险品货物进出港情况,参考国内外相关溢油应急评价指南性文件,构建了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博弈论方法对指标体系组合赋权,同时引入了负权重概念,得到较为合理的主客观综合权重值。
   基于上海水域目前应急物资配备数据,利用未确知数学评价模型对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进行评价,得出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能够应对的一次溢油事故的最大溢油量,解决了评价结果的量化问题,为今后上海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的硬件设施投入重点和建设方向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实践应用和指导意义。最后,论文从未来规划建设、资源利用、应急联动等方面对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作者: 张晓雷
专业: 航海科学与技术
导师: 鲍君忠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年度: 2013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