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明代河漕的治理
论文题名: 明代河漕的治理
关键词: 明代;南北漕运;河漕治理;引黄济运;治黄保漕;漕运安全
摘要: 明代自太宗迁都北京,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相分离,南粮北运从此贯彻至明末,对明王朝的统治巩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黄河一段兼作运河,那么由黄河所引发的各种灾害无疑会影响到漕运。本文则以黄运关系为基点,致力于研究黄河兼作运河段的治理问题。明代的黄运关系复杂且多变,漕运利用黄河的思想方针也随之改变。先后出现过“引黄济运”、“借黄行运”、“避黄改运”等思想,但“治黄保漕”的治河方针贯彻明代始终,治理河患必然会把保护漕运放在首位,这与明代以南北漕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分不开。明代又以黄河为运道(即为河漕段),黄河又是世界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也是中国从古至今最难治理的河流,它以善决、善淤、善徙著称于世,入明以后黄河决溢改道更为频繁紊乱,波及流域也广。河漕段地形奇特,北高南低,北上船只要想顺利通航只能借助于闸坝和人力拉纤。再加上徐吕二险洪,更是增加了治理难度。
   明前期河工重点多为引水接济河漕以保通航,治理黄河泛滥对运道的冲决和淤塞,以及保障二洪足够航深和宽度。同时还特别在二洪处招募熟识水性的当地人充任洪夫和稍夫,专门负责过洪船只的导航、牵挽,使之安然过洪。更有潘季驯治沙实践。然河患无穷且难以捉摸,治理起来极为困难。明前期的治理实践表明,无论“引黄济运”还是“借黄行运”,均未见成效或难以根治,避黄呼声遂起。徐有贞在明早期就提出了在京畿地区种粮以减轻漕运压力,行海运的呼声也从未间断。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有益提议均未长期实施。嘉靖年间胡世宁倡议开新河以避开黄河侵扰,遂有南阳新河以及洳运河的开通。洳运河开通后,又避开黄河300余里及二洪之险,消除了威胁漕运安全的最大隐患。于是漕河行黄河者仅剩宿迁至清口的淮黄交汇处的180里。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靳辅始开通中河,使黄运完全分离,仅余清口会合。
  
作者: 张芸芸
专业: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导师: 卜照晶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年度: 2012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