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中低速磁浮单线填方地段桩基复合式承轨梁过渡段结构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工程低置线路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中低速磁浮单线填方地段桩基复合式承轨梁过渡段结构,包括第一桩基承载结构、桩基托梁复合承载结构、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承轨梁下路基填料和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桥梁桥台、梯形填筑体和端墙,第一桩基承载结构设置有多根;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的顶部承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通过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承接。本发明长期稳定性更好,既满足对承轨梁结构变形和工后沉降的高要求,又满足基床长期稳定性、耐久性和施工质量的可控性的要求,有效实现磁悬浮高架结构与低置线路过渡段F轨的平顺过渡。 |
专利类型: |
发明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郭建湖;李小和;赵新益;姜鹰;姚洪锡;李巍;王勇刚;杨辉建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6-09-1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610826186.5 |
公开号: |
CN106436496A |
代理机构: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周磊 |
分类号: |
E01B2/00(2006.01)I |
申请人地址: |
430063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杨园和平大道745号 |
主权项: |
中低速磁浮单线填方地段桩基复合式承轨梁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桩基承载结构、桩基托梁复合承载结构、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承轨梁下路基填料、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桥梁桥台、梯形填筑体和端墙,其中,所述第一桩基承载结构和所述桩基托梁复合承载结构共同承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所述第一桩基承载结构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第一桩基承载结构均竖直设置,并且每根所述第一桩基承载结构的顶端均承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所述第一桩基承载结构的顶端嵌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与其刚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的顶部承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并且相邻两节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之间预留伸缩缝;所述桩基托梁复合承载结构设置有多个,并且相邻的两节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的伸缩缝处均设置所述桩基托梁复合承载结构,以用于支撑这相邻的两节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每个所述桩基托梁复合承载结构均包括钢筋混凝土托梁和第二桩基承载结构,并且每根所述第二桩基承载结构的顶端均承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托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托梁承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所述第二桩基承载结构的顶端嵌入所述钢筋混凝土托梁与其刚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托梁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刚接或搭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一体浇筑成型从而共同构成钢筋混凝土承轨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托梁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横向位移的凸型挡台;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的顶端承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并且所述第一桩基承载结构的顶端嵌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与其刚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一体浇筑成型从而共同构成钢筋混凝土承轨梁;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设置在浅层加固区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之间,以用于为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钢筋混凝土托梁和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提供施工平台,并为所述桩基承载结构提供侧向支撑;其中,所述浅层加固区设置在软弱地层的浅表层,并且所述浅层加固区、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及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的纵向一致;所述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通过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承接,并且所述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抵住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的两侧,以对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起保护作用及约束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的横向移动,并提供养护维修通道;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和所述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共同构成填料填筑体,所述填料填筑体两侧设置有第一排水坡;每根所述第一桩基承载结构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所述浅层加固区和所述软弱地层后伸入持力层内,以在软弱地层产生沉降时,所述第一桩基承载结构可承受负摩阻力,从而向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和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提供稳定的承载力,以降低因填料填筑体的沉降对钢筋混凝土承轨梁的竖向、纵向和横向刚度产生的不利影响;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的一端搭接在所述桥梁桥台上,并且两者通过销钉连接释放纵向约束,并限制横向位移;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搭接在所述桥梁桥台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端墙,并且所述每侧的端墙分别与对应侧的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抵接,以用于挡护所述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所述梯形填筑体设置在浅层加固区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之间,其与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靠近所述桥梁桥台的一端抵接,以用于承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和端墙;所述梯形填筑体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水坡坡度一致的第二排水坡。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