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编组站驼峰解体能力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论文题名: 编组站驼峰解体能力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关键词: 编组站;解体能力;排队论;铁路网络;运输能力
摘要: 驼峰解体能力作为释放整个铁路网络运输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找到驼峰解体能力的瓶颈因素尤为重要。驼峰解体能力不仅与编组站平时作业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有关,更重要的还与它的设备配置有关。本文采用Arena仿真软件,运用排队论相关知识,对编组站到解系统作业流程进行建模仿真。通过对到达场列车到达时间间隔的函数分布拟合和到解系统作业的时间确定,对仿真模型进行相关参数输入,采用不断改变初始条件的方式来对比分析编组站解体能力的影响因素。
  编组站到解系统仿真是对列车从进入到达场到列车解体完毕的状态变化的模拟,属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将编组站到解系统作业看做一个大型加工厂,列车作为加工实体,列检、驼峰可以看做加工设备,调机作为运输工具,解体完毕的列车看做为加工完毕的实体,待解列车在列检和驼峰处需等待设备资源,利用排队论理论进行建模仿真,并生成排队时间、排队长度以及资源利用率等数据。在仿真分析的过程中,为了全面的对驼峰解体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到达场股道数和列检组数以及列检组数和调机台数两两组合的方式来分析在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下对驼峰解体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到达场股道数量对驼峰解体能力存在一个临界值,当低于这个临界值时,驼峰解体能力随着股道数的增加而增大;当到达场的股道数等于或高于这个临界值时,驼峰解体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列检组和调机台数的相互配合,并且使驼峰解体能力处于一个合理稳定的范围;在编组站到解系统中,驼峰解体作业方式应该基于编组站到达场列车到达流的密集程度,满足该编组站作业流畅即可,否则会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
  论文对编组站到解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基于排队论在到解系统作业中的应用并且运行仿真软件对编组站到解系统进行仿真建模,为编组站到解系统的作业优化提供了有力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对提高编组站解体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 张青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
导师: 朱昌锋;李鹏飞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5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