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山区高速公路运营期行车安全评价研究 |
关键词: | 交通事故;设计符合性;山区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道路条件 |
摘要: | 道路条件是影响山区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山区高速公路所处的地形、地质等条件比较复杂,其设计指标往往会受到很大限制,通常难以充分满足汽车安全行车要求,同时符合规范线形指标的路段也仍然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国内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技术课题的现有研究成果对保障我国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发挥了非常良好的积极作用,但仍然还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及实践经验,表现在我国许多山区高速公路重大恶性交通事故经常发生,其运营期行车安全问题还比较突出,尚未形成既成熟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山区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评价方法、指标和体系。因此,针对运营期山区高速公路系统地开展行车安全评价研究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对降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率、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运营期间的浙江龙丽高速公路开展了行车安全评价的研究。首先针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的特点,选择5种事故黑点鉴别方法进行分析,从计算简便性、经济性、结果可靠度、黑点路段判别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优缺点对比,并对龙丽高速公路近3年来的的交通事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事故黑点路段判定;采用《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2004)中推荐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依据平曲线半径和纵坡数值划分了五种类型路段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龙丽高速公路的全路段的运行速度的计算,并从设计符合性和运行速度协调性两个方面对龙丽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进行了总体评价;基于技术成熟、可靠度高的长大下坡路段大货车制动毂温度理论预测模型,采用在事故车型中比重较大的20t、30t的大货车作为评价车辆,通过计算其温度预测值来评价龙丽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行车安全性,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1)针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的特点,选择事故频数法、事故率法、矩阵法、质量控制法、累计频率法5种事故黑点鉴别方法,分别对5种方法进行分析,并从计算简便性、经济性、结果可靠度、黑点路段判别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优缺点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累计频率法具有经济费用小、可信度高、分析结果可靠、黑点路段易于判别的特征; (2)采用累计频率法对龙丽高速公路近3年来的的交通事故资料进行分析,依据绘制的事故累计频率曲线图中累计频率为15%~20%即图中曲线突变点的位置为评估标准,得出了龙丽高速公路事故率≥3次/0.5km作为事故黑点路段的评价指标,从而确定了龙丽高速公路丽水方向26个路段、龙游方向12路段为事故黑点路段; (3)多条高速公路的调查资料表明,大货车在2%~3%的路段实质上为减速行驶,而《指南》中规定大货车在纵坡小于3%的高速公路加速或匀速行驶,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建议将大货车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中路段划分纵坡标准由3%修改为2%,使得《指南》中大货车运行速度预测模型道路路段划分的纵坡标准取值更合理; (4)通过龙丽高速公路全路段进行运行速度预测分析,发现95%的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在10km/h以内,96%的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差在20km/h以内,表明龙丽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总体协调性较好; (5)基于技术成熟并经过大量试验修正后的长大下坡路段大货车制动毂温度预测理论模型,针对其计算过程过于复杂的特征,利用VisualBasic语言,采用选择结构语句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编制了其辅助计算程序,实现了大货车在长大下坡路段温度预测计算简单化和应用便捷化。 (6)采用本文编写的大货车长大下坡路段温度预测辅助计算程序,计算了龙丽高速公路大货车在长大下坡路段的温度预测值,发现:在车辆荷载和道路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采用发动机辅助制动的方式得到的制动器温度比采用排气辅助制动的温度低15℃~60℃。 本文力求对山区高速公路运营期行车安全状态进行评价研究,通过对事故黑点的查找、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和长大下坡路段温度预测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措施,对排除事故隐患、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交通事故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
作者: | 高明明 |
专业: |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 |
导师: | 彭余华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长安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1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