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
专利名称: 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其结构包括防倾支撑机构、脚轮、平衡支脚、避震支脚、第一桅柱加强杆、平台攀爬梯、第一升降桅柱、水平伸缩横板、高空作业承载平台、控制器、伸缩门、升降作业承载平台、载重板、第二升降桅柱、第二桅柱加强杆、电控箱、动力箱,所述的脚轮设有两个以上,所述的脚轮分别焊接于防倾支撑机构底部四角,本发明实现了受到第一传动带与第二传动带的牵拉作用,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转动,第一齿轮与第四齿轮开始转动将第二齿条朝内侧移动,对建筑中高空作业设备起到支撑保护作用,无需人工操作,使用方便的同时可以有效的增加设备底部的稳定性,避免摇晃倾斜的情况,有利于保障人员的安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福建;35
申请人: 陈细妹
发明人: 陈细妹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192137.X
公开号: CN108439286A
分类号: B66F11/04(2006.01)I;B66F17/00(2006.01)I;B;B66;B66F;B66F11;B66F17;B66F11/04;B66F17/00
申请人地址: 362100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科山路8号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双桅柱高空作业平台,其结构包括防倾支撑机构(1)、脚轮(2)、平衡支脚(3)、避震支脚(4)、第一桅柱加强杆(5)、平台攀爬梯(6)、第一升降桅柱(7)、水平伸缩横板(8)、高空作业承载平台(9)、控制器(10)、伸缩门(11)、升降作业承载平台(12)、载重板(13)、第二升降桅柱(14)、第二桅柱加强杆(15)、电控箱(16)、动力箱(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轮(2)设有两个以上,所述的脚轮(2)分别焊接于防倾支撑机构(1)底部四角,且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所述的平衡支脚(3)设有两个以上,且分别焊接于防倾支撑机构(1)四角,所述的避震支脚(4)设有两个以上,且固定焊接于平衡支脚(3)底部,所述的第一升降桅柱(7)与第二升降桅柱(14)尺寸一致,且分别焊接于防倾支撑机构(1)两端,所述的第一桅柱加强杆(5)与第二桅柱加强杆(15)分别连接于第一升降桅柱(7)、第二升降桅柱(14)与防倾支撑机构(1)之间,所述的动力箱(17)固定焊接于防倾支撑机构(1)上端中部,且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所述的电控箱(16)固定焊接于防倾支撑机构(1)上端右侧,且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所述的平台攀爬梯(6)固定焊接于第一升降桅柱(7)左侧,且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所述的载重板(13)固定焊接于第一升降桅柱(7)与第二升降桅柱(14)顶部之间,所述的水平伸缩横板(8)固定焊接于载重板(13)上端,且与高空作业承载平台(9)焊接在一起,所述的控制器(10)固定焊接于高空作业承载平台(9)前端,所述的伸缩门(11)固定焊接于高空作业承载平台(9)右侧,所述的升降作业承载平台(12)固定设于高空作业承载平台(9)右侧,所述的第一升降桅柱(7)、第二升降桅柱(14)伸缩门(11)与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的防倾支撑机构(1)由固定外壳(101)、第一支撑连接机构(102)、连接传动机构(103)、齿轮启动机构(104)、齿轮驱动机构(105)、滑轮连接机构(106)、第二支撑连接机构(107)、加固防倾机构(108)、第一伸缩支撑柱(109)、第二伸缩支撑柱(110)组成;所述的加固防倾机构(108)固定设于固定外壳(101)内部,所述的第一支撑连接机构(102)与第二支撑连接机构(107)尺寸一致,且分别设于加固防倾机构(108)左右两端,所述的第一伸缩支撑柱(109)与第二伸缩支撑柱(110)尺寸一致,且分别设于加固防倾机构(108)下方两端,所述的连接传动机构(103)固定设于固定外壳(101)内部左下角,所述的齿轮启动机构(104)固定设于第二伸缩支撑柱(110)下方,且与固定外壳(101)相接触,所述的齿轮驱动机构(105)固定设于第一伸缩支撑柱(109)下方,且与齿轮启动机构(104)相接触,所述的滑轮连接机构(106)固定设于固定外壳(101)内部右下角,且与齿轮驱动机构(105)、第一伸缩支撑柱(109)活动连接。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