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双桅柱式自举升降平台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桅柱式自举升降平台,涉及升降设备技术领域,该双桅柱式自举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缓冲槽,缓冲槽的内底壁两端均固定连接缓冲架的底部,缓冲架的内底壁两侧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转动杆的底部,转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缓冲弹簧的一端,转动杆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弧形橡胶环的一端,缓冲架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活动槽。该双桅柱式自举升降平台,过橡胶垫板和减振垫可以降低因升降平台损坏掉落时产生的振动,防止使用者因振动从升降平台上掉落造成摔伤,通过缓冲架可以缓冲升降平台损坏掉落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缓冲弹簧、第一橡胶杆和第二橡胶杆可以保证冲击力的缓冲。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苏州亚力升降机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杨德海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1-2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09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972706.4 |
公开号: |
CN209081367U |
代理机构: |
苏州凯谦巨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丁剑 |
分类号: |
B66F11/00(2006.01);B;B66;B66F;B66F11 |
申请人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项路村聚福路27号 |
主权项: |
1.一种双桅柱式自举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缓冲槽(2),所述缓冲槽(2)的内底壁两端均固定连接缓冲架(3)的底部,所述缓冲架(3)的内底壁两侧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转动杆(4)的底部,所述转动杆(4)的一侧固定连接缓冲弹簧(5)的一端,所述转动杆(4)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弧形橡胶环(6)的一端,所述缓冲架(3)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活动槽(7); 所述转动杆(4)的另一侧顶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推杆(8)的一端,所述缓冲架(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压板(9),所述压板(9)的底部两端均与推杆(8)贴合连接,所述压板(9)的两端均与活动槽(7)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槽(7)另一端固定连接弹性杆(10)的顶部,所述推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橡胶杆(11)的一端,所述第一橡胶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橡胶杆(12)的顶部,所述压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压杆(13)的底部,所述压杆(13)的顶部贯穿缓冲架(3)的内壁并位于缓冲架(3)的上方,所述压杆(13)的顶部固定连接橡胶垫板(14)的底部; 所述底座(1)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桅柱(15)的底部,所述桅柱(15)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6),所述凹槽(1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减振弹簧(17)的顶部,所述减振弹簧(17)的底部固定连接减振垫(18)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桅柱式自举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弹簧(5)的另一端与缓冲架(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所述弧形橡胶环(6)的两端均与转动杆(4)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桅柱式自举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8)的另一端两侧分别通过传动轴与活动槽(7)的两侧内壁活动连接; 所述压板(9)的两端均位于活动槽(7)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桅柱式自举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杆(10)的底部与活动槽(7)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橡胶杆(11)的两端均与推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桅柱式自举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橡胶杆(12)的底部与弧形橡胶环(6)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压杆(13)与缓冲架(3)活动连接。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