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电推进系统毫牛级推力在轨标定方法 |
摘要: |
一种电推进系统毫牛级推力在轨标定方法,涉及航天器电推进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调节选定电推力器的推力方向指向Z轴正方向;步骤(二)、改变相应动量轮的转速,实现保持卫星姿态不变;步骤(三)、计算得到点火时长t内4个动量轮的角加速度;步骤(四)、计算卫星沿坐标系OXYZ三个方向的角动量变化率;步骤(五)、计算选定的电推力器沿坐标系OXYZ三个方向对卫星产生的力矩;步骤(六)、计算选定电推力器的推力;步骤(七)、计算选定电推力器的平均推力;步骤(八)、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七),计算所有电推力器的推力;本发明对于数毫牛到数百毫牛的电推进系统推力在轨标定,具有简便、快速、精度高的优点。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发明人: |
高俊;刘忠汉;范炜;邹达人;刘蕊;汤章阳;丁凤林;李宗良;刘国西 |
专利状态: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0019686.7 |
公开号: |
CN108454886A |
代理机构: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分类号: |
B64G1/40(2006.01)I;B64G1/22(2006.01)I;B;B64;B64G;B64G1;B64G1/40;B64G1/22 |
申请人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2729信箱 |
主权项: |
1.一种电推进系统毫牛级推力在轨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卫星的背地面的底部对称设置有4个电推力器;随机选定其中一个需要标定的电推力器;在卫星的背地面建立坐标系OXYZ;调节选定电推力器,使选定电推力器的推力方向指向Z轴正方向;其它3个电推力器不动作;步骤(二)、卫星内部配置有4个动量轮,通过改变相应动量轮的转速与选定电推力器的推力抵消,实现保持卫星姿态不变;步骤(三)、选定的电推力器点火过程中,测量卫星内部4个动量轮的角速度;开始点火时刻t0的4个动量轮的瞬时角速度分别为ω1S、ω2S、ω3S和ω4S;点火结束时刻t1的4个动量轮的瞬时角速度分别为ω1e、ω2e、ω3e和ω4e;根据开始点火时刻t0的4个动量轮的瞬时角速度和点火结束时刻t1的4个动量轮的瞬时角速度计算得到点火时长t=t1‑t0内4个动量轮的角加速度;步骤(四)、底面测量得到4个动量轮在卫星内部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并根据4个动量轮在卫星内部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建立4个动量轮对应的角动量分解矩阵 根据4个动量轮对应的角动量分解矩阵和步骤(三)中得到的4个动量轮的角加速度,计算得到卫星沿坐标系OXYZ三个方向的角动量变化率 和 其中,a11为第一个动量轮的转动惯量分解到X轴上的转动惯量;a21为第一个动量轮的转动惯量分解到Y轴上的转动惯量;a31为第一个动量轮的转动惯量分解到Y轴上的转动惯量;a12为第二个动量轮的转动惯量分解到X轴上的转动惯量;a22为第二个动量轮的转动惯量分解到Y轴上的转动惯量;a32为第二个动量轮的转动惯量分解到Y轴上的转动惯量;a13为第三个动量轮的转动惯量分解到X轴上的转动惯量;a23为第三个动量轮的转动惯量分解到Y轴上的转动惯量;a33为第三个动量轮的转动惯量分解到Y轴上的转动惯量;a14为第四个动量轮的转动惯量分解到X轴上的转动惯量;a24为第四个动量轮的转动惯量分解到Y轴上的转动惯量;a34为第四个动量轮的转动惯量分解到Y轴上的转动惯量; 为卫星X轴的动量变化率; 为卫星Y轴的动量变化率; 为卫星Z轴的动量变化率;步骤(五)、计算选定的电推力器沿坐标系OXYZ三个方向对卫星产生的力矩 其中,MX为选定的电推力器沿X方向对卫星产生的力矩;MY为选定的电推力器沿Y方向对卫星产生的力矩;MZ为选定的电推力器沿Z方向对卫星产生的力矩;步骤(六)、根据4个动量轮角动量变化与选定电推力器产生的力矩,计算选定电推力器的推力f;步骤(七)、对选定的电推力器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六)i次,i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对选定的电推力器计算i次的推力值,将i次的推力值求平均值,即为选定电推力器的推力;步骤(八)、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七),得到其它3个电推力器的推力。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