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大型复杂结构-桩-土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论文题名: 大型复杂结构-桩-土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关键词: 交通枢纽工程;复杂结构;桩土体系模型;振动台试验;周期相似比
摘要: 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作为北京奥运的配套项目,天津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工程,需要对工程结构的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枢纽抗震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工程抗震和防灾减灾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以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为背景,选取天津站整体结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按照比尺缩小制作成模型,考虑其与土相互作用,首次开展了大型复杂结构-桩-土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与国内外已有的土-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相比,该试验模型由土、群桩、地下结构、地上结构多个部分组成,具有尺寸大、体系复杂的特点,更具有代表性,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通过推导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着重指出结构-桩-土体系模型与原型各物理量难以做到完全相似,于是本文提出了用土的卓越周期相似比来设计模型土,使结构-桩-土体系模型与原型之间做到部分相似,振动台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合理的。
   2.给出求解土卓越周期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指出波动理论公式(T=4H/vs)求卓越周期的适用范围及存在偏差,通过模型土模态分析研究了模型土卓越周期随土体性质、土域范围及边界条件的变化规律,得出通过适当提高模型土的宽高比和合理选择边界条件及模型土材料配合比均可以减小边界对模型土的影响。
   利用动三轴试验数据拟合,求出模型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计算公式中需要的参数,提出用数值拟合来求模型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的方法;求出模型土的动C、()值并与其静C、()值相比较,结果表明:动力加载中,土的C值明显降低,()值有所增长,有限元数值计算动力模型中,推荐使用动C、()值。
   3.完成模型制作,主要采用以下做法:结构分两部分制作、后组装;桩做成空心内部填充铁砂作为配重;用铜管微粒混凝土模拟钢管混凝土;为减小刚度影响,采用泡沫塑料对地下结构开口两端封口;用玻璃板替代原屋面钢网架。试验表明这些措施行之有效。
   制作土箱并通过试验数据和数值分析对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在土箱底部,通过设置分割条嵌入模型土中做成的摩擦边界效果较好;在土箱垂直于地震动两侧壁上,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做成的柔性边界对Taft波和人工波加载的效果较好,而对天津波加载效果略差;在土箱平行于地震动两侧壁上,通过侧壁内表面贴聚氯乙烯薄膜并涂抹润滑油做成的滑动边界起到一定的效果。
   4.完成测点布置、模型土装填、模型组装及确定试验加载制度等试验准备工作,提出一些有效的新做法,如加速度计的埋设采用挖埋而不是填埋的方法,现场材料含水率的测定中采用双锅加热法烘干土和锯末。
   5.试验结果整理从分析大型复杂结构—桩-土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入手,用加速度、变形、正应变、动土压力等指标全面分析结构的地震响应,并比较桩、地下结构、地上结构的不同响应。研究发现:
   1)结构不同部分最大地震响应发生的频率不尽相同,且受地震波频谱特性及自身频率影响,天津波加载时结构的地震响应较大;
   2)地震波向上传播过程中,土与结构对地震波均有过滤作用,地表以下,当震级较小时,土一结构对地震波起放大作用,随着震级的增加,对地震波放大作用减缓甚至减小;
   3)最大变形随结构高度增加逐渐增大,在桩与地下结构交界处和地表处,位移改变较大;
   4)地下结构柱、桩最大正应变呈中间大、两头小分布,残余正应变对结构正应变影响比较大,影响呈桩、地下结构、地上结构递减;
   5)残余动土压力对动土压力分布有一定影响,土越深,影响越大,最大动土压力随着深度增加呈两头大、中间小分布,且地表处最大,总的土压力受最大动土压力影响较大,随深度增加有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
   6.加载过程中,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基本满足规范限值,并且从正应变看,只是部分结构达到极限应变,从动土压力看,只有部分土进入塑性,直至试验加载结束,结构整体并未倒塌,表明结构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作者: 徐炳伟
专业: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导师: 姜忻良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天津大学
学位年度: 2009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