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灵活工位运转车及折叠和展开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灵活工位运转车及折叠和展开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灵活工位运转车及折叠和展开方法,属于工位器具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运转车使用不灵活的问题。本灵活工位运转车包括若干架板,相邻架板间通过折叠机构连接,折叠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主动调节机构和被动调节机构,主动调节机构包括主滑轨和主滑板,还包括主上支撑杆、主下支撑杆,还包括顶端通过主铰接轴与主上支撑杆底端铰接,底端通过主铰接轴与主下支撑杆顶端铰接的主架杆,被动调节机构包括副滑轨和副滑板,还包括副上支撑杆、副下支撑杆,还包括顶端通过副铰接轴与副上支撑杆底端铰接,底端通过副铰接轴与副下支撑杆顶端铰接的副架杆,支撑机构还包括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本运转车可以灵活控制层数。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浙江;33
申请人: 新昌县营道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云生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683236.8
公开号: CN108715179A
代理机构: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代理人: 马德龙
分类号: B62B3/02(2006.01)I;B;B62;B62B;B62B3;B62B3/02
申请人地址: 312599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七星街道磕下雪塘里53号
主权项: 1.一种灵活工位运转车,包括若干由上到下依次平行间隔分布的矩形板状架板(1),最上方架板(1)顶面固定有手扶杆(11),最下方架板(1)底面四角位置分别固定有脚轮(12),相邻两块架板(1)之间通过折叠机构连接,且相邻两块架板(1)中,上方架板(1)底面为上连接面,下方架板(1)顶面为下连接面,架板(1)前后两侧为上连接面长边和下连接面长边,架板(1)左右两侧为上连接面宽边和下连接面宽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对称,并分别靠近架板(1)左右两侧设置的支撑机构,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靠近架板(1)前侧的主动调节机构和靠近架板(1)后侧的被动调节机构,主动调节机构包括位于上连接面的主滑轨(2),以及滑动位于主滑轨(2)上的主滑板(21),主滑轨(2)长度方向与上连接面长边平行,还包括顶端与主滑板(21)固定的主上支撑杆(3),以及底端与下连接面垂直连接的主下支撑杆(34),还包括顶端通过主铰接轴(41)与主上支撑杆(3)底端铰接,底端通过主铰接轴(41)与主下支撑杆(34)顶端铰接的杆状主架杆(4),主动调节机构上的两根主铰接轴(41)与上连接面宽边平行,并分别与主架杆(4)、主上支撑杆(3)和主下支撑杆(34)垂直,所述的主上支撑杆(3)和主下支撑杆(34)上分别活动配合套有主上支撑套(31)和主下支撑套(35),被动调节机构包括位于上连接面的副滑轨(22),以及滑动位于副滑轨(22)上的副滑板(23),副滑轨(22)长度方向与上连接面长边平行,还包括顶端与副滑板(23)固定的副上支撑杆(6),以及底端与下连接面垂直连接的副下支撑杆(62),还包括顶端通过副铰接轴(71)与副上支撑杆(6)底端铰接,底端通过副铰接轴(71)与副下支撑杆(62)顶端铰接的杆状副架杆(7),被动调节机构上的两根副铰接轴(71)与上连接面宽边平行,并分别与副架杆(7)、副上支撑杆(6)和副下支撑杆(62)垂直,所述的副上支撑杆(6)和副下支撑杆(62)上分别活动配合套有副上支撑套(61)和副下支撑套(63),且支撑机构上的两根主铰接轴(41)分别与两根副铰接轴(71)同轴设置,所述的支撑机构还包括与上连接面宽边平行的上连接杆(8)和下连接杆(9),上连接杆(8)两端分别与主上支撑套(31)外壁和副上支撑套(61)外壁连接,下连接杆(9)两端分别与主下支撑套(35)外壁和副下支撑套(63)外壁连接,所述的主架杆(4)杆壁同轴设有杆槽(42),还包括活动套在杆槽(42)上的调节套(5),调节套(5)外径分别与主架杆(4)杆径、主上支撑杆(3)杆径和主下支撑杆(34)杆径相同,所述的主上支撑套(31)套壁和主下支撑套(35)套壁分别设有上滑孔(32)和下滑孔(36),所述的上滑孔(32)和下滑孔(36)为分别围绕主上支撑套(31)轴线和主下支撑套(35)轴线的螺旋状结构,所述的调节套(5)顶端外壁固定有滑动位于上滑孔(32)上的上滑块(51),调节套(5)底端外壁固定有滑动位于下滑孔(36)上的下滑块(52);所述的上滑块(51)位于上滑孔(32)底端,且主上支撑套(31)顶端和底端分别配合套在主上支撑杆(3)和调节套(5)顶端外壁上,所述的下滑块(52)位于下滑孔(36)顶端,且主下支撑套(35)底端和顶端分别配合套在主下支撑杆(34)和调节套(5)底端外壁上,并使所述的主架杆(4)、主上支撑杆(3)和主下支撑杆(34)同轴设置,副上支撑套(61)顶端和底端分别配合套在副上支撑杆(6)和副架杆(7)顶端外壁上,副下支撑套(63)底端和顶端分别配合套在副下支撑杆(62)和副架杆(7)底端外壁上,并使所述的副架杆(7)、副上支撑杆(6)和副下支撑杆(62)同轴设置,且此时主滑板(21)和副滑板(23)分别位于主滑轨(2)后端和副滑轨(22)后端;且能分别旋转折叠机构上的两个调节套(5),使上滑块(51)和下滑块(52)分别移动至上滑孔(32)顶端和下滑孔(36)底端,此时主上支撑套(31)配合套在调节套(5)顶端外壁上,主下支撑套(35)配合套在调节套(5)底端外壁上,副上支撑套(61)配合套在副架杆(7)顶端外壁上,副下支撑套(63)配合套在副架杆(7)底端外壁上,且能握住两个调节套(5),并围绕两根主铰接轴(41)和两根副铰接轴(71)折叠调节套(5),并使主滑板(21)和副滑板(23)分别移动至主滑轨(2)前端和副滑轨(22)前端,且此时主架杆(4)顶端和副架杆(7)顶端分别顶在下连接面上,主架杆(4)底端和副架杆(7)底端分别顶在上连接面上,并折叠所述的折叠机构。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