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用于浅堤区内的施工,浅堤区分为第一吹填区、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第一吹填区与第二吹填区之间设有蓄水湖;第三吹填区紧贴第二吹填区;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包括针对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的吹填泥施工阶段及针对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的吹填砂施工阶段;吹填泥施工阶段包括选用两艘绞吸挖泥船进行绞吸挖泥和吹填泥管线的铺设;吹填砂施工阶段包括依靠取砂船上安装的砂泵将砂水混合物吸起后排入运砂船中,并通过运砂船运至吹砂船旁,用吹砂船进行吹填砂施工;本发明保证第一岸管和第二岸管不受损坏,利用绞吸挖泥船和吹砂船对不同吹填区进行吹填泥和吹填砂施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上海;31
申请人: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卜凡波;刘韬;胡科杰;郭素明;蒋贵响;江逸;蒋希文;张陆峰;叶顺波;李登海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985577.0
公开号: CN109083099A
代理机构: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代理人: 肖进
分类号: E02B3/18(2006.01)I;E;E02;E02B;E02B3;E02B3/18
申请人地址: 200002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3号
主权项: 1.一种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用于浅堤区内的施工,所述浅堤区分为第一吹填区、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所述第一吹填区与第二吹填区之间设有蓄水湖;所述第三吹填区紧贴所述第二吹填区;所述围填海陆域形成的施工方法包括针对所述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的吹填泥施工阶段和针对所述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的吹填砂施工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填泥施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两艘绞吸挖泥船绞吸挖泥,每艘绞吸挖泥船的船艉部的设有主钢桩台车,主钢桩台车上设有主钢桩,用于固定船位,主钢桩对准挖槽中心线插入泥床,作为横移的摆动中心;船艏部设有绞刀架,绞刀架上设有绞刀,绞刀插在需要挖泥的泥床中,绞刀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横移锚机,每个横移锚机抛设一只带有钢缆的横移锚,绞刀架左侧的横移锚机的抛设方向为向左抛设,绞刀架右侧的横移锚机的抛设方向为向右抛设,利用两个横移锚机交替收放钢缆,实现绞刀架左右摆动挖泥,绞刀连续不断的旋转切削,使土层分离并与水混合,绞吸挖泥船上还设有吸泥管、泥泵,吸泥管的一端与泥泵连接,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绞吸挖泥船上的吸泥管进入泥泵,经过泥泵充分混合形成泥浆;当该位置挖泥结束后,利用主钢桩台车顶推前移进行换桩,换桩时主钢桩前移的轨迹始终保持在挖槽中心线上,使绞刀的平面轨迹也始终保持平行前移,避免出现重复挖泥或漏挖现象,其绞刀平面轨迹呈月牙型;每艘绞吸挖泥船上连接有一套吹填泥管线;(2)进行所述吹填泥管线的铺设,每套所述吹填泥管线一一对应地一艘绞吸挖泥船的泥泵连接,每套所述吹填泥管线包括浮管、第一沉管、第一岸管和进塘管;浮管按1节钢管1节橡胶管组装成段,钢管上设有浮体;浮管每隔100m抛设浮管锚加以固定,涨、落水锚间隔布设;浮管管线布置要呈流线型弯曲,留有多余长度;采用5吨浮管锚;第一沉管入水铺设时,保持顺畅,杜绝出现弯折的情况,以降低管线摩阻消耗同时也降低第一沉管损坏的概率;第一吹填区的外侧设有水陆管架;第一岸管从水陆管架上岸进入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后,沿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的岸线布置;进塘管按1节钢管1节橡胶管组装成段;每套所述吹填泥管线中的浮管的一端与绞吸挖泥船连接,第一沉管的一端与浮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岸管的一端与第一沉管的另一端连接,进塘管的一端与第一岸管的另一端相连;(3)进行吹填泥,绞吸挖泥船的泥泵中的泥水混合物依次经过浮管、第一沉管、第一岸管和进塘管,最终运输到所述第一吹填区和蓄水湖;吹填泥施工中移动第一岸管和进塘管,保持吹填泥的均匀性;所述吹填砂施工阶段包含以下步骤:S1:依靠取砂船上安装的砂泵将砂水混合物吸起后排入运砂船中;S2:通过运砂船运至吹砂船旁;S3:用吹砂船进行吹填砂施工;吹砂船船舷的一侧安装有吸砂装置,吸砂船的另一侧设有排砂管线;吹砂船依靠吹砂船上的吸砂装置将运砂船的砂水混合物吸入,再经吹砂船另一侧的排砂管线将砂水混合物输送到所述第二吹填区和第三吹填区。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