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智能基于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基于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包括承载底座、承载立柱、防护顶板、充电桩、布线架、日光追踪装置及控制电路,布线架包括承载龙骨、导向轮、收线器、充电母线、限流熔断器、电子开关、电源连接接头、充电接头、温度传感器、漏电保护器。本发明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对充电桩设备进行安装定位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充电桩设备运行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在同时满足多辆车辆同时充电作业的同时,另可有效的杜绝外力冲击、腐蚀及因外力冲击、腐蚀而导致的漏电、短路等事故对充电桩及充电桩周边车辆及设备造成的损毁,从而极大的提高充电桩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南京灵雀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朱治杰 |
专利状态: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0843842.1 |
公开号: |
CN109094396A |
分类号: |
B60L11/18(2006.01)I;B;B60;B60L;B60L11;B60L11/18 |
申请人地址: |
211135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科技创新园智汇路300号 |
主权项: |
1.一种智能基于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基于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包括承载底座、承载立柱、防护顶板、充电桩、布线架、日光追踪装置及控制电路,所述的承载底座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台状结构,其上端面高出地平面至少10厘米,所述的承载立柱位于承载底座上端面并与承载底座同轴分布,所述的承载立柱上端面设日光追踪装置,侧表面设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轴线与承载立柱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的充电桩至少一个,安装在承载底座上端面并嵌于定位槽内,且所述的充电桩前端面不低于承载立柱外表面,所述的防护顶板包括硬质承载板、柔性连接板,其中所述的硬质承载板数量与充电桩数量一致,硬质承载板后端面通过转台机构与承载立柱上端面铰接,且硬质承载板下端面与承载立柱轴线呈0°—120°夹角,硬质承载板轴线与充电桩竖直方向轴线相交,所述的柔性连接板若干,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硬质承载板之间位置,所述的硬质承载板侧表面通过定位机构与柔性连接板相互连接,所述的布线架安装在硬质承载板下端面,且每个硬质承载板下端面均布的布线架数量不超过4个,所述的布线架包括承载龙骨、导向轮、收线器、充电母线、限流熔断器、电子开关、电源连接接头、充电接头、温度传感器、漏电保护器,所述的承载龙骨为柱状空心框架结构,其轴线与硬质承载板中线平行分布,所述的导向轮至少三个,其中两个导向轮分别位于承载龙骨前端面和后端面,剩余导向轮沿承载龙骨轴线方向均布在承载龙骨内,所述的收线器安装在承载龙骨内并位于承载龙骨中点位置,所述的导向轮、收线器轴线均与承载龙骨轴线垂直分布,所述的充电母线嵌于承载龙骨内并与收线器相互连接,充电母线外表面另与导向轮外表面相抵,且充电母线轴线与承载龙骨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的充电母线前端面与充电接头电气连接,后端面与电源连接接头电气连接,所述电源连接接头、充电接头均位于承载龙骨外,其中所述的电源连接接头与充电桩电气连接,所述的限流熔断器、漏电保护器和电子开关间依次串联,其中所述的一个限流熔断器、一个漏电保护器和一个电子开关串联构成一个工作组,且每个工作组中的限流熔断器与充电母线串联,电子开关分别与电源连接接头、充电接头串联,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嵌于承载龙骨外表面,所述的控制电路嵌于承载立柱外表面,分别与充电桩、转台机构、日光追踪装置及布线架的电子开关、温度传感器、漏电保护器电气连接。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