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重庆市某区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论文题名: 重庆市某区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关键词: 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事故发生;重大事故;事故预测模型;机动车驾驶人;肇事车辆;时间分布特征;交通安全现状;责任原因;时间序列;控制方式;发生数量;发生频数;车辆类型;交通管理部门;预防和控制;前瞻性预测;两轮摩托车
摘要: 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交通安全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和公共卫生领域倍受关注的问题。据我国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年报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总发生例数和交通伤亡人数在2002年出现峰值后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由于交通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差异很大,西部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巴南区是重庆的发展新区,属于重庆主城九区之一,辖区地域面积广,人口多,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该区交通实现了大跨越。为观察和评价新兴城区的交通安全现状,探索区域性有效的交通安全干预措施,本课题采用现况调查和理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该区道路交通事故的分布特征和事故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相关内容及结果如下:
   1.时间分布特征看,该区一般道路交通事故年均发生1881起,2004年达到高峰(2102起);1月、7月和11月为事故的高发期:每月下旬事故有下降趋势;每周六发生事故最多,周三最低;单日事故发生最高分别是每月的1号和14号;24小时内事故发生自早上7点逐渐上升,11点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白天的事故发生案例明显高于晚上。该区重大事故发生数量自2002年后开始下降;每年5月、9月和11月以及每周的周三和周四为高发时间;每日以上午10点为峰值,下午4点次高。
   2.事故特征,一般事故以及重大事故中正面相撞均占首位(24.81%,25.04%)。两类事故的主要责任原因均为机动车驾驶人因素(84.17%,95.54%);机动车驾驶人责任原因分布也一致,非法超车比例最高(73.17%,73.63%)。
   一般事故肇事车辆类型中,小型客车超过32%;重大事故肇事车辆类型中,中型货车占14.3%,仅次于小型客车18.7%。两类事故中,两轮摩托车肇事分列第二、三位,比例为一般事故10.1%,重大事故14.1%。肇事车辆行为在两类事故中均以右转(41.35%,21.43%)和掉头(17.55%,15.98%)为主。
   两类事故肇事率与驾龄存在着一致的高峰分布特点,驾龄为1-5年时肇事率随驾龄增大而上升:1年及以下驾龄的肇事率最高;大于5年时事故数量随着驾龄增大出现下降趋势。55.51%的一般事故和58.74%的重大事故是1-5年驾龄的驾驶员造成的。
   肇事地点的交通控制方式以“仅有交通标志及标线”(63.94%,61.17%)和“无任何控制方式”(28.44%,32.97%)为多。肇事主要发生在混合式车道上(59.28%,70.36%),且大部分肇事地点未安装人行道分隔设施(84.43%,78.01%)。
   3.依据7年来该区一般交通事故月发生数量生成时间序列,建立ARMA模型和GM(1,1)模型,同时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预测,并对比预测结果的精度。研究显示,建立的以月为单位的一般交通事故发生频数的ARMA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率基本稳定在80%以上,其短期预测的精度优于长期预测,比GM(1,1)预测模型更适合于研究对象。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获得结论如下:
   1.近7年来,以城市发展新区为特色的巴南区一般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有总体上升趋势;重大事故发生有降低趋势。事故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机动车驾驶人的不良素质和道路标志与管理的不规范与事故频率分布一致。因此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
   2.ARMA模型的预测效率较好,与GM(1,1)模型相比,更适合用于一般交通事故发生频数的时间序列指标预测。
作者: 张路
专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导师: 熊鸿燕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年度: 2010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