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北京城区铁路次生环境影响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
论文题名: 北京城区铁路次生环境影响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
关键词: 铁路建设;运输能力;城市生态成份;铁路次生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回归模型;评价方法
摘要: 铁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铁路周边的城市化建设和运行形成的环境称为铁路次生环境,目前,次生环境影响已成为铁路建设与发展研究中一个新的方向,在国际上已开始受到重视,但在我国铁路建设环境影响研究中尚未全面考虑。论文以北京城区的城区及周边铁路代表性站点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测试、室内实验计算与分析,研究了北京城区及周边铁路典型站点的次生环境影响特征。 (1)研究了铁路修建引发的城市生态成份改变基本特征与规律,明确了铁路次生环境影响的产生条件;建立了铁路次生环境影响概念,并对产生背景及相关因素进行深层次了分析;研究铁路车站运输能力与站点周边区域城市生态成份(人口密度、城市交通流量、土地性质)间的关系; (2)研究了城市生态成份与铁路站点周边区域次生环境质量影响间的关系,明确了站点周边区域城市生态成份(人口密度、城市交通流量、土地性质)与环境质量(噪声、大气质量、大气温度、废弃物等)相互间的关系;明确了铁路车站运输能力与站点周边区域环境质量 (噪声、大气质量、大气温度、废弃物)的关系;综合铁路运输能力与站点周边区域城市生态成份和城市生态成份与环境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明确了铁路次生环境影响的程度规律。 (3)研究了铁路次生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分析、处理、综合评价、论证等工作程序,提出定性评价使用类比分析法、矩阵法、列表清单法等综合方法,定量评价使用回归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和景观生态学等综合方法,首次研发了铁路次生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系统。 论文以北京城区及周边的典型大、中、小铁路车站为例,通过搜集日到发列车数等运输能力基础数据得出车站运输能力的因子,通过系统调研车站周边区域的城市交通流量、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等因子得出车站周边城市生态成份改变的因子,通过现场监测和调研各站点周边区域噪声、大气污染、温度、城市垃圾和污水排放等得出环境影响的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铁路运输能力与站点周边区域城市生态成份(土地利用、城市交通流量、人口密度)之间以及与铁路周边区域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探讨并建立相关评价方法和防治对策,从而明确了铁路次生环境影响的控制因素,为铁路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体系。
作者: 陈建东
专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导师: 许兆义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0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