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当前,铁路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铁道部积极推进运输组织方式改革,推行机车长交路和轮乘制、机车车辆修程修制改革、车站布局调整等,全面优化运输生产力布局。事实证明,大力实施挖潜提效,利用有限的运输能力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缓解铁路阶段性、区域性能力紧张的有效措施。
机车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线路上的列车运行,车站内外的调车作业都要由机车来完成。机车使用台数的多少、机车运用效率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生产的数量与质量指标。作为铁路运输跨越式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已经越来越提到重要的位置。如何合理运用机车、节约能源、提高铁路竞争力,已经成为铁路运输组织与管理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以提高机车运用效率为目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国内外机车使用情况、机车运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考核指标、机车运转制、机车交路长度及值乘方式、机车管理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力求找到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肩回运转制目前仍然是我国铁路主要的一种机车运转制度。论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比较两种机车牵引方式的利弊及量化指标,得出不固定牵引方式优于(至少是不劣于)固定牵引方式的结论,并用实际算例进行了验证。半循环运转制较之肩回运转制具有许多优点,论文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机车全周转时间节省的计算公式,从实例可以看出明显的经济效果。延长机车交路长度和改革值乘方式是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重要措施,论文对此也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给出了选择原则,并举出实例加以说明。随着机车交路和值乘方式的改革,机车管理体制问题也应运而生。论文对此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论文围绕机车运用这一问题,列举了大量实例(包括沈阳铁路局原通化分局、沈阳分局、白城机务段以及成都铁路局遵义机务段、江油机务段等),并对各项实际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与计算,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和有效的补充。其中许多资料和实际做法,对其他机务段的机车使用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