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桥上无缝道岔区纵连式无砟轨道受力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
论文题名: 桥上无缝道岔区纵连式无砟轨道受力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
关键词: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上无缝道岔区;无砟轨道;受力特性;结构优化
摘要: 随着京津城际客运专线的成功铺设和开通运营,我国将有更多的高速客运专线采用预制板纵连式无砟轨道方案。由于高速铁路对线路平纵面要求很高,因此桥隧所占线路延长的比例很大,不可避免地要在桥上无缝道岔区采用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本文在充分吸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建立了桥上岔区纵连无砟轨道的计算模型与方法,对桥上岔区内的无缝道岔、无砟轨道、桥梁及相关传力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规律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计算分析,对无砟轨道的主体结构与传力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力学计算、结构设计与优化。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
   (1)分析了桥上岔区无砟轨道的岔梁相互作用关系。
   对比分析了三种典型桥上岔区无砟轨道结构(雷达型桥上岔区无砟轨道、城市轨道交通中桥上岔区无砟轨道和博格长桥岔区无砟轨道),认为博格纵连式桥上岔区无砟轨道具有明显优势。重点研究了桥上岔区博格纵连式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各组成部分功能,以及无缝道岔、纵连式无砟轨道与桥梁的相互作用关系、岔桥传力方式等。
   (2)建立了桥上岔区纵连无砟轨道的计算模型与方法。
   基于无缝道岔—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间的纵向相互作用关系和受力特点,针对武广客专雷大桥建立了桥上岔区纵连无砟轨道的“岔(无缝道岔)—板(组合道床板)—梁(桥梁)—墩(桥墩)”一体化计算模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模型求解,编制相应计算软件。通过遂渝线新北碚嘉陵江大桥纵连板式轨道的现场测试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初步验证了计算理论的正确性;对采用类似计算理论和纵连结构的桥上岔区纵连无砟轨道,认为本文所建计算模型与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3)分析了温度影响下桥上岔区纵连无砟轨道的受力与变形规律。
   在武广客专雷大桥客专无砟350km/h18号可动心轨道岔岔区无砟轨道设计中,针对道床板纵向伸缩刚度、滑动层摩擦系数、固结机构、温度变化幅度等,计算分析了无缝道岔、无砟轨道、桥梁各部分在温度影响下的受力与位移,主要包括基本轨伸缩附加力及伸缩位移、道岔传力部件的受力及尖轨心轨位移、道床板附加力及位移、桥梁墩台水平力、固结机构和端刺等传力结构的纵向力等,得到了温度影响下桥上岔区纵连无砟轨道的受力与变形规律。
   (4)分析了制动力和偶然荷载作用下桥上岔区纵连无砟轨道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针对武广客专雷大桥上岔区无砟轨道,计算分析了制动力和断轨或断板等偶然荷载的作用位置、道床板纵向伸缩刚度、滑动层摩擦系数和固结机构等对道岔、无砟轨道、桥梁及传力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特点,并研究了各相关结构的安全性。
   (5)评价了武广线雷大桥岔区纵连无砟轨道的总体设计情况,进行了相关部件的力学计算、结构设计与优化。
   根据桥上岔区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研究确定了武广客专雷大桥合理的岔桥相互位置、桥梁支座布置形式及摩擦板的长度值,提出了桥上岔区纵连无砟轨道结构设计的建议,可供实际工程设计中参考应用。对桥上岔区纵连无砟轨道中轨道板、底座板、滑动层等主体结构及硬泡沫塑料板、端刺等传力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受力计算和检算;对滑动层的摩擦系数、耐久性及硬泡沫塑料板的耐久性,借助本人在德国学习期间所得到的相应测试资料进行了研究;对梁缝处结构、固结机构的设置方式及滑动层使用材质等方面提出相关优化措施。
作者: 任娟娟
专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导师: 刘学毅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09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