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越岭长大公路隧道地质预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论文题名: 越岭长大公路隧道地质预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关键词: 公路隧道;地质预报;地质结构;围岩分类;地应力场;施工地质灾害
摘要: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大量深埋越岭长大隧道工程纷纷上马,特别是用于公路交通的越岭长大公路隧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遇到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越岭长大公路隧道建设中进行系统的地质预报研究不仅必要而且紧迫,不仅具有现实的工程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
   本文紧密结合雪峰山公路隧道工程的实践,从勘察到施工贯穿工程的整个过程,以地质分析为主线,通过现场监测、室内试验、数据处理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越岭长大公路隧道地质预报中地质结构、围岩分类、地应力场、水动力场、施工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越岭长大公路隧道地质预报的技术方法体系。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阐述国内外隧道工程地质预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2)在明确“地质预报”概念的基础上,根据越岭长大公路隧道的自身特点,首次将其的地质预报划分为勘察和施工两个阶段,分别称为勘察阶段的超前预测和施工阶段的实时预报,并指出了超前预测和实时预报的含义、目的、任务等。
   (3)结合依托工程的自身特点,在越岭长大公路隧道的勘察阶段,就对地质结构和围岩分类、地应力场、水动力场、岩爆的超前预测及涌水量估算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后经施工证实,勘察阶段的分析和超前预测结果是基本准确的。
   (4)在勘察阶段超前预测的基础上,以提高预报的准确程度为目标,在越岭长大公路隧道施工阶段的实时预报中,建立了以地质分析为主线,以一些简便、快速、有效的测试方法和预报手段为主,辅以其它常规预报方法开展综合预报的研究思路,对围岩类别的判别和调整、地质结构和施工地质灾害的实时预报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在研究中,改进和完善了“同心管式多点位移计(TMS)”和“改进型(W型)门塞式应力恢复法”这两种现场测试方法;概括出了一套越岭长大公路隧道施工期间围岩类别智能化判别和动态调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6)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并借鉴其它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初步构建出了一套适合于越岭长大公路隧道地质预报的技术方法体系。
作者: 张志龙
专业: 地质工程
导师: 王兰生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年度: 2006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