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航天器在轨表面带电效应控制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在轨表面带电效应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电子通量与航天器表面电位关系,以及等离子温度与航天器表面电位关系,根据航天器表面能承受的电位阈值,获得通量阈值与温度阈值,在实时控制中,通过实时监测电子通量和电子温度,就可以控制电位主动控制器开关,达到表面电位控制的目的;由于观测的是电子通量与等离子体温度,并依此预测航天器表面是否能达到电位阈值并进行表面电位控制,而不是待电子和等离子体在航天器表面积累达到电位阈值后再进行电位控制,因此可提高响应速度,以及提高航天器表面带电主动控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甘肃;62 |
申请人: |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
发明人: |
秦晓刚;李得天;杨生胜;蒋锴;全林;史亮;薛玉雄;王小军;王斌;汤道坦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号: |
CN201811140258.6 |
公开号: |
CN109319172A |
代理机构: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微微;仇蕾安 |
分类号: |
B64G1/54(2006.01)I;B;B64;B64G;B64G1 |
申请人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渭源路97号 |
主权项: |
1.一种航天器在轨表面带电效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实时获取辐射到航天器表面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不同能段下的电子通量总和;步骤2、根据电子通量总和∑Ji与航天器表面的结构电位φ之间的关系式:φ=‑1.359×10‑12(∑Ji)2.03获得设定的航天器电位阈值对应的通量阈值;其中,Ji为不同能段下的电子通量;步骤3、根据等离子体电子温度与航天器表面的结构电位φ之间的关系式:φ=‑2.4×10‑7T2.51获得设定的航天器电位阈值对应的温度阈值;式中,T为等离子体温度;步骤4、判断航天器在阴影区还是在光照区:如果在阴影区,获得不同能段的电子通量总和,判断其是否达到通量阈值,如果达到,触发电位主动控制器开机,发射束流;待所述电子通量总和低于通量阈值后,触发电位主动控制器关机;如果离开轨道阴影区,判断等离子温度是否达到温度阈值,如果达到,触发电位主动控制器开机,发射束流;待等离子温度低于温度阈值后,触发电位主动控制器关机。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