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跨河段反虹涵沉管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跨河段反虹涵沉管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沉管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跨河段反虹涵沉管施工方法,其中,包括水下沟槽的开挖、碎石垫层施工、钢管的准备、钢管沉放、钢管水压试验和回填中粗砂及块石,通过采用钢管在陆地上整体焊接成型,其有接口质量高、对位精准、施工速度快及焊缝质量检测有保障的特点,然后在水中整体下沉,工艺比较简单,施工效率高,更有质量保障,而且大幅缩短工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满足下游急切用水的需求,同时不受特殊天气制约,防洪度汛风险小,不用担心河水上涨,不影响通航,大大增加施工的安全性。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詹玮璇;詹浩明;蔡积翔;詹钦慧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号: CN201811409249.2
公开号: CN109356184A
代理机构: 广州胜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代理人: 徐翔
分类号: E02D23/08(2006.01)I;E;E02;E02D;E02D23
申请人地址: 51006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10号
主权项: 1.一种跨河段反虹涵沉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沉管施工实现跨河段反虹涵,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水下沟槽的开挖;通过测量水深和考虑历史水位涨幅,选择长臂钩机进行水下沟槽开挖施工。第二步:碎石垫层施工;包括以下步骤:S21:水下沟槽开挖完工后,采用运泥船将级配碎石运至划分好的施工段,先用运泥船自带的卸载装置卸至水下沟槽,直至卸完设计量的90%;S22:待各工区段均完成设计量的90%后,采用长臂挖掘机对级配碎石进行整平;S23:整平完成后,采用测深仪对水下沟槽高程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据计算需补填的碎石量,然后进行补填及整平。第三步:钢管的准备;当水下沟槽整平后在进行试验和验收时进行钢管的准备,包括以下步骤:S31:将定制钢管运至施工现场,对每节钢管接口打磨除锈后进行钢管焊接;S32:焊接完成后,对钢管进行外观检测和无损检测;S33:检测完成后,在钢管两端封焊盲板,所述盲板上预留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排气口,并在陆地上模拟进行水压试验;S34:水压模拟实验合格后,在钢管的焊缝处进行防腐处理。第四步:钢管沉放;钢管准备就绪后,进行钢管的沉放,包括以下步骤:S41:采用吊车在河两岸进行钢管接吊,将钢管吊起至河面上方;S42:采用吊船吊点对钢管进行河面吊放,将钢管吊放到水下沟槽正上方的水面上,使钢管自浮;S43:打开钢管预留的进水口和排气口,往钢管内开始注水;S44:吊船缓缓放松钢索,使钢管缓缓下沉,钢管每下沉200mm,停止放松钢索2min,对钢管、钢索和吊船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钢索继续放松;S45:当钢管管底距离水下沟槽0.2m时,对钢管位置进行检测纠偏,纠偏后将钢管沉放入水下沟槽中。第五步:钢管水压试验;包括以下步骤:S51:对钢管内进行升压,升压速度均匀缓慢,直至1.0Mpa后停止升压,检查钢管焊接口和管身有无破损及漏水现象,且稳定压力10~20min;S52:确定无泄漏无降压后,将钢管内压力下降至0.02MPa,保持30分钟后,对钢管焊接口和管身上进行检查,若无泄漏现象,则认为水压试验合格;S53:水压试验完毕,将压力泄放,吊船解络、退场,潜水员下水在管身两侧放置楔石以稳定管道。第六步:回填中粗砂及块石;往水下沟槽填放中粗砂形成中粗砂层,所述中粗砂层包裹住钢管;在所述中粗砂层上方设置堆石层压重。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