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座椅
专利名称: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座椅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座椅,不仅可以自动转动转盘,避免减震装置Ⅰ上的弹簧长时间处于受力较大的位置而使其变形,影响座椅的减震效果,而且还可以调节座椅的高度。所述弧形杆的一端与滑槽Ⅲ间隙配合;所述挡块固定连接在弧形杆上;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一个矩形框,连接件上的矩形框与弧形杆间隙配合,连接件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壳体的底面上;所述弹簧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件上,弹簧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圆筒的侧面;所述圆杆与圆筒间隙配合;所述弧形杆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下端;所述底板与底座主体间隙配合;所述外壳与底座主体间隙配合。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福建;35
申请人: 黄美红
发明人: 黄美红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号: CN201811398980.X
公开号: CN109455122A
分类号: B60N2/50(2006.01)I;B;B60;B60N;B60N2
申请人地址: 350012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西园路365号西园佳园6号楼502
主权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座椅,包括座椅(1)、高度调节装置(2)、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由靠背(1‑1)、坐垫(1‑2)、顶板(1‑3)、减震装置Ⅰ(1‑4)、外壳(1‑5)、转盘(1‑6)、圆筒(1‑7)、活动装置(1‑8)、弹力装置(1‑9)构成;所述外壳(1‑5)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圆筒(1‑7);所述顶板(1‑3)与外壳(1‑5)间隙配合;所述坐垫(1‑2)设置在外壳(1‑5)、顶板(1‑3)的上端;所述靠背(1‑1)设置在外壳(1‑5)的有上端;所述转盘(1‑6)设置在外壳(1‑5)内部的底端,并且转盘(1‑6)的侧面设有齿;所述减震装置Ⅰ(1‑4)的下端与转盘(1‑6)配合,减震装置Ⅰ(1‑4)的上端与顶板(1‑3)配合;所述活动装置(1‑8)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外壳(1‑5)的内部底端,活动装置(1‑8)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顶板(1‑3)的下端,并且活动装置(1‑8)与转盘(1‑6)配合;所述弹力装置(1‑9)设置在外壳(1‑5)的内部底端,并且弹力装置(1‑9)位于转盘(1‑6)的右上方,弹力装置(1‑9)与活动装置(1‑8)、转盘(1‑6)配合;所述顶板(1‑3)由顶板主体(1‑3‑1)、环形槽(1‑3‑2)构成;所述顶板主体(1‑3‑1)的下端设有环形槽(1‑3‑2);所述减震装置Ⅰ(1‑4)由滑块Ⅰ(1‑4‑1)、连接块(1‑4‑2)、滑杆Ⅰ(1‑4‑3)、套筒Ⅰ(1‑4‑4)、滑杆Ⅱ(1‑4‑5)、支撑杆(1‑4‑6)、套筒Ⅱ(1‑4‑7)、弹簧Ⅰ(1‑4‑8)、滑杆Ⅲ(1‑4‑9)构成;所述连接块(1‑4‑2)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滑块Ⅰ(1‑4‑1);所述滑杆Ⅰ(1‑4‑3)的上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连接块(1‑4‑2)的下端,滑杆Ⅰ(1‑4‑3)的下端与套筒Ⅰ(1‑4‑4)间隙配合;所述滑杆Ⅲ(1‑4‑9)的上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连接块(1‑4‑2)的下端;所述滑杆Ⅱ(1‑4‑5)设有两个,一个滑杆Ⅱ(1‑4‑5)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套筒Ⅰ(1‑4‑4)的侧面,另一个滑杆Ⅱ(1‑4‑5)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练级诶在滑杆Ⅲ(1‑4‑9)上;所述套筒Ⅱ(1‑4‑7)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支撑杆(1‑4‑6),并且套筒Ⅱ(1‑4‑7)与滑杆Ⅱ(1‑4‑5)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Ⅰ(1‑4‑8)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块(1‑4‑2)上,弹簧Ⅰ(1‑4‑8)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套筒Ⅱ(1‑4‑7)上;所述滑块Ⅰ(1‑4‑1)与环形槽(1‑3‑2)间隙配合;所述转盘(1‑6)由转盘主体(1‑6‑1)、滑槽Ⅰ(1‑6‑2)构成;所述转盘主体(1‑6‑1)的上端设有滑槽Ⅰ(1‑6‑2);所述滑杆Ⅲ(1‑4‑9)与滑槽Ⅰ(1‑6‑2)间隙配合;所述套筒Ⅰ(1‑4‑4)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转盘主体(1‑6‑1)的上端;所述支撑杆(1‑4‑6)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转盘主体(1‑6‑1)的上端;所述活动装置(1‑8)由套筒Ⅲ(1‑8‑1)、通孔(1‑8‑2)、滑杆Ⅳ(1‑8‑3)、滑块Ⅱ(1‑8‑4)、弹簧Ⅱ(1‑8‑5)、滑槽Ⅱ(1‑8‑6)构成;所述套筒Ⅲ(1‑8‑1)的下端设有通孔(1‑8‑2);所述滑杆Ⅳ(1‑8‑3)与套筒Ⅲ(1‑8‑1)间隙配合;所述滑槽Ⅱ(1‑8‑6)设置在滑杆Ⅳ(1‑8‑3)的侧面下端;所述滑块Ⅱ(1‑8‑4)与滑槽Ⅱ(1‑8‑6)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Ⅱ(1‑8‑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Ⅱ(1‑8‑6)内,弹簧Ⅱ(1‑8‑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Ⅱ(1‑8‑4)上;所述滑块Ⅱ(1‑8‑4)与通孔(1‑8‑2)间隙配合;所述套筒Ⅲ(1‑8‑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外壳(1‑5)的底面上;所述滑杆Ⅳ(1‑8‑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顶板(1‑3)上;所述滑块Ⅱ(1‑8‑4)与转盘(1‑6)侧面的齿配合;所述弹力装置(1‑9)由侧挡板(1‑9‑1)、插块(1‑9‑2)、推板(1‑9‑3)、弹簧Ⅲ(1‑9‑4)构成;所述侧挡板(1‑9‑1)设有两个;所述推板(1‑9‑3)与链各个侧挡板(1‑9‑1)之间的空隙配合;所述插块(1‑9‑2)的一端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推板(1‑9‑3)上;所述弹簧Ⅲ(1‑9‑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推板(1‑9‑3)上,弹簧Ⅲ(1‑9‑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壳(1‑5)的内壁上;所述滑块Ⅱ(1‑8‑4)与推板(1‑9‑3)接触;所述插块(1‑9‑2)与转盘(1‑6)上的齿配合;所述高度调节装置(2)由底板(2‑1)、活动杆(2‑2)、固定杆(2‑3)、圆杆(2‑4)、固定块(2‑5)、液压缸(2‑6)构成;所述底板(2‑1)的上端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有固定杆(2‑3);所述固定块(2‑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板(2‑1)的上端;所述液压缸(2‑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2‑5)上,液压缸(2‑6)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有活动杆(2‑2);所述固定杆(2‑3)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活动杆(2‑2)的上端;所述底座(3)由底座主体(3‑1)、减震装置Ⅱ(3‑2)构成;所述减震装置Ⅱ(3‑2)设置在底座主体(3‑1)的内部;所述底座主体(3‑1)由壳体(3‑1‑1)、滑槽Ⅲ(3‑1‑2)构成;所述滑槽Ⅲ(3‑1‑2)设置在壳体(3‑1‑1)的内壁上;所述减震装置Ⅱ(3‑2)由弧形杆(3‑2‑1)、挡块(3‑2‑2)、连接件(3‑2‑3)、弹簧Ⅳ(3‑2‑4)构成;所述弧形杆(3‑2‑1)的一端与滑槽Ⅲ(3‑1‑2)间隙配合;所述挡块(3‑2‑2)固定连接在弧形杆(3‑2‑1)上;所述连接件(3‑2‑3)上设有一个矩形框,连接件(3‑2‑3)上的矩形框与弧形杆(3‑2‑1)间隙配合,连接件(3‑2‑3)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壳体(3‑1‑1)的底面上;所述弹簧Ⅳ(3‑2‑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件(3‑2‑3)上,弹簧Ⅳ(3‑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3‑1‑1)的内部;所述固定杆(2‑3)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圆筒(1‑7)的侧面;所述圆杆(2‑4)与圆筒(1‑7)间隙配合;所述弧形杆(3‑2‑1)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板(2‑1)的下端;所述底板(2‑1)与底座主体(3‑1)间隙配合;所述外壳(1‑5)与底座主体(3‑1)间隙配合。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