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
专利名称: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预制的端部混凝土板、中部混凝土板、竖直中隔板、水平中隔板,端部混凝土板分别设置在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上下两端,中部混凝土板夹在两端部混凝土板中间,通过企口连接,竖直中隔板布置在管片横边的中心位置,通过企口和螺栓分别与端部混凝土板、水平中隔板连接,水平中隔板布置在管片纵边的中心位置,通过企口和螺栓分别与中部混凝土板、竖直中隔板连接;本发明承载力较高,运输便捷,施工速度快,单一构件用途较多,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辽宁;21
申请人: 沈阳建筑大学
发明人: 张延年;徐向新;王雪莹;王斯文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号: CN201910008791.5
公开号: CN109457733A
代理机构: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代理人: 黄英华
分类号: E02D29/045(2006.01)I;E;E02;E02D;E02D29
申请人地址: 110168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主权项: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的端部混凝土板(1)、中部混凝土板(2)、竖直中隔板(3)、水平中隔板(4),端部混凝土板(1)分别设置在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上下两端,中部混凝土板(2)夹在两端部混凝土板(1)中间,通过企口连接,竖直中隔板(3)布置在管片横边的中心位置,通过企口和螺栓分别与端部混凝土板(1)、水平中隔板(4)连接,水平中隔板(4)布置在管片纵边的中心位置,通过企口和螺栓分别与中部混凝土板(2)、竖直中隔板(3)连接;所述端部混凝土板(1)包括端板侧面凸棱(1‑1)、端板操作平台(1‑2)、端板螺栓孔(1‑3)、端板定位棱柱(1‑4)、端板内部凸棱(1‑5)、端板端部凸棱(1‑6)、预应力孔道(1‑7);端部混凝土板(1)在纵边和横边的中心位置布置有端板侧面凸棱(1‑1),在上下方向的端板侧面凸棱(1‑1)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两个预应力孔道(1‑7),在管片的另一端,设置有侧面凹槽,侧面凹槽与侧面凸棱(1‑1)相对应,构成企口连接,在端部混凝土板(1)的横边中部位置设置两个端板定位棱柱(1‑4)和端板内部凸棱(1‑5),端板内部凸棱(1‑5)夹在两个端板定位棱柱(1‑4)中间,端板定位棱柱(1‑4)上设置有3‑4个端板操作平台(1‑2),端板操作平台(1‑2)为一个形状为三棱柱的缺口,在垂直于管片纵边的缺口处布置端板螺栓孔(1‑3),端部混凝土板(1)的两侧棱布置端板端部凸棱(1‑6),中部混凝土板(2)的上下两端布置中板端部凹槽(2‑2),中部混凝土板(2)的纵边中心位置布置有中板侧面凸棱(2‑1),在中板水平承接板(2‑5)上,布置中板第一螺栓孔(2‑4),第一螺栓孔(2‑4)数量为3‑5个,在第一螺栓孔(2‑4)的外侧布置有第二螺栓孔(2‑3),第二螺栓孔(2‑3)的数量为5‑6个,中板下棱柱(2‑6)布置在中板水平承接板(2‑5)的下端,所述竖直中隔板(3)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端板内部凸棱(1‑5)相连接的竖板端部凹槽(3‑1),在竖直中隔板(3)上布置竖板第一螺栓孔(3‑4)、竖板第二螺栓孔(3‑5),竖板第一螺栓孔(3‑4)数量为3‑5个,在竖板第一螺栓孔(3‑4)的外侧布置有竖板第二螺栓孔(3‑5),竖板第二螺栓孔(3‑5)的数量为5‑6个,在竖直中隔板(3)的中间位置布置竖板定位棱柱(3‑7)、竖板水平承接板(3‑8)和竖板下棱柱(3‑9),竖板承接板(3‑8)的长度长于竖板定位棱柱(3‑7),竖板定位棱柱(3‑7)与竖板承接板(3‑8)中间有一定的空隙,竖板定位棱柱(3‑7)上设置有竖板操作平台(3‑2),其形状与端板操作平台(1‑2)相同,竖板操作平台(3‑2)为一个形状为三棱柱的缺口,在垂直于管片横边的缺口处布置端板螺栓孔(3‑3),在竖直中隔板(3)的端部布置有与端板螺栓孔(1‑3)相对应的竖板第三螺栓孔(3‑6),在水平中隔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布置有与竖板第二螺栓孔(3‑5)和中板第一螺栓孔(2‑4)相对应的平板第二螺栓孔(4‑1),以及与竖板第二螺栓孔(3‑5)和中板第二螺栓孔(2‑3)相对应的平板第一螺栓孔(4‑2),平板台阶(4‑3)为一个与中板水平承接板(2‑5)相对应的缺口。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