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人机工程学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保证人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工作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工作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快捷、准确。本文应用人机工程学仿真技术以及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评估了某汽车企业车身焊装生产车间的人机工程现状,对典型人机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改善方案,实践证明改善效果明显。
本文首先通过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原理与分析方法和焊装工位建模仿真技术的总结,引入了eM-Engineer仿真软件。接着在eM-Engineer软件中构建了焊装工位的三维虚拟模型并仿真工人操作的全过程,还原生产现场真实场景。
本文通过计算机仿真,并结合人机工程理论,分析并改善了焊装车间内人机状况较差的工位上的具体问题:
(1)设计了一种具有宜人结构的车门外板物料架,使工人取外板的动作更舒适,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整个操作的动作数和时间也减少了一半。
(2)引入了机械吊具解决车门的双人手工搬运问题,减轻了工人负荷。
(3)设计了一种无遮挡、梯形结构的物料箱,将物料在箱内按层排列,工人能轻松的抓起物料,不需寻找、弯腰。
(4)在工位上增加锤的喇叭型套筒支架和砂轮的支架,改善了工人在取放工具时必须寻找、弯腰的问题。
(5)在工位上增加工业吹风机,由工人手持将散落在外板上的焊渣吹落,避免了非常困难的手举外板抖落焊渣的动作。
(6)更换了一种滑动式的焊枪悬挂锁链,简化了工人旋转焊枪的多余动作,缩短了作业时间。
最后,本文借助eM-Engineer软件的人机工程分析工具,讨论了影响劳动负荷的因素;引入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工种的工人在正常工作时所承受的劳动负荷进行评价,得到了满意的评价结果;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及经验,提出了保持工人最佳劳动负荷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