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西部地区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理论和实证研究
论文题名: 西部地区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理论和实证研究
关键词: 西部地区;综合运输通道;布局规划;实证分析
摘要: 交通运输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步伐,交通运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紧紧围绕新世纪我国区域发展的新要求,研究西部地区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理论,并进行实证研究,对于促进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加快发展,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 近20年来,交通运输规划采用模型进行计算机运算等技术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常采用的模型归纳起来有两大类:即优化模型和模拟模型。交通规划中普遍采用没有随机变量的恒定型模型,这一模型的主要缺点是把一些要素如土地、人口、工业、资源等分布位置固定化,在此基础上测算这些条件对交通的需求,很难把区域的基本特点完全反映出来,作为发展变动大的地区往往容易产生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我国在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研究中,更多的还是以定性、经验研究为主,模型方法的运用很少。本研究是在分析现有交通模型基本应用和有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及西部地区与区外相互影响作用的分析,研究提出适合于我国西部地区实际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理论和方法。 本研究在吸收已有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规划方法,包括规划逻辑框架(定性模型)、数学模型、实用算法,目标是建立以交通区位理论为基础、多因素综合量化分析、预算约束型综合运输通道规划模型,力求使西部地区综合运输通道规划更具有科学性。本研究的特点和独创性有:吸收交通区位理论的成果,将区位概念引入通道布局规划;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降低运输和出行成本这一最直接的效益出发,在规划中分析通道布局对交通流量配置以及相应交通成本的影响,体现通道布局应优化交通运输效益的特点。这在当前实践中,往往考虑不足,至少没有进行全局性的定量研究;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军事等重要因素,建立多目标综合量化分析;建立较为客观、严格的数学模型,利用最优化理论和数值算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降低人为的主观判断影响;本研究在对规划方案的优化中,考虑了两个不同的决策主体,政府和运输者,并对其不同的决策目标、决策机制及相互反馈机制进行模拟,从而保证了规划研究的可操作性和政府对规划效果的预见性。 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理论和方法,对西部部分地区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应用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算法和程序,在实证分析中,充分验证了本论文提出的模型、算法和程序能有效解决通道布局优化问题,使规划的量化优化成为可能。在提出最优方案的同时,也能同步得到该方案对应的运输通道流量值,能反映出研究区域与外部各方向直接的运量交流情况。在有限资金约束的条件下,优化分析形成最优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方案。
作者: 费志荣
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刘小明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年度: 2008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