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及送回风通道
专利名称: 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及送回风通道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连通的第一支风道、与第一支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腔,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处或第一出风腔的入风口处设置有环绕送风通道的第一密封部,第一出风腔的入风口处或第一支风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环绕送风通道的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均由可逆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密封部具有凸部,第二密封部具有凹槽,第一密封部的凸部抵住第二密封部的凹槽从而密封第一支风道、第一出风腔的接头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和送回风通道。本发明实现较好的送风通道密封效果,将出风口位置设置在侧顶板,避免出风直接垂向人体头颈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湖南;43
申请人: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健;丁前庄;李科;周利;陈勇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4-0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30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264947.6
公开号: CN110065511A
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卢宏;刘冬
分类号: B61D27/00(2006.01);B;B61;B61D;B61D27
申请人地址: 412001 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田心高科园
主权项: 1.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送风通道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9)连通的第一支风道(2)、与第一支风道(2)连通的第一出风腔(23),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风道(2)的出风口处或第一出风腔(23)的入风口处设置有环绕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一密封部(21), 所述第一出风腔(23)的入风口处或第一支风道(2)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环绕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二密封部(22), 所述第一密封部(21)、第二密封部(22)均由可逆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密封部(21)具有凸部,所述第二密封部(22)具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部(21)的凸部抵住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从而密封第一支风道(2)、第一出风腔(23)的接头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风道(2)的出风口处或第一出风腔(23)的入风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5), 所述第一出风腔(23)的入风口处或第一支风道(2)的出风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6),所述第一连接部(25)、第二连接部(26)相对设置且分别开设有第一T型槽、第二T型槽,所述第一密封部(21)设置在第一T型槽中且从第一T型槽中向外伸出,所述第一密封部(21)的凸部位于第一密封部(21)伸出第一T型槽的部分, 所述第二密封部(22)设置在第二T型槽中, 从第一T型槽向外伸出的第一密封部(21)的部分的长度不小于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的深度, 所述第一T型槽的远离槽口一端的宽度大于第一T型槽的槽口一端的宽度, 所述第二T型槽的远离槽口一端的宽度大于第二T型槽的槽口一端的宽度, 所述第一密封部(21)卡设在第一T型槽的转折处, 所述第二密封部(22)卡设在第二T型槽的转折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21)的凸部为弧形凸部,所述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为弧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21)具有多个与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抵接的凸部或所述第一密封部(21)、第二密封部(22)分别具有多个分别抵接的凸部、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21)的凸部与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相互抵接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21)的凸部两侧的第一连接部(25)与所述第二密封部(22)的凹槽两侧的第二密封部(22)和/或第二连接部(26)相互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送风通道还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连通且与第一支风道(2)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二支风道(7)、与第二支风道(7)连通的第二出风腔(18), 所述第二支风道(7)的出口处安装有第一法兰盘(31),所述第二出风腔(18)的入口处安装有与第一法兰盘(31)相对的第二法兰盘(32),所述第一法兰盘(31)、第二法兰盘(32)之间设置有围绕送风通道的接头密封垫(19),所述第一法兰盘(31)、第二法兰盘(32)通过紧固结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上均设置有腰型孔,所述紧固结构穿过所述腰型孔。 5.一种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地铁车辆具有倾斜设置的客室侧顶板(6),所述客室侧顶板(6)的两端分别与客室侧墙(15)、客室顶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通道密封装置,所述第一支风道(2)设置在客室顶板与车体顶部之间,所述第一出风腔(23)设置在客室侧顶板(6)上,所述第一出风腔(23)与客室侧顶板(6)接触的部分形成向客室送风的第一出风口(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其特征在于: 送风通道还包括与新风供应系统连通且与第一支风道(2)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二支风道(7)、与第二支风道(7)连通的第二出风腔(18), 所述第二支风道(7)的出口处安装有第一法兰盘(31),所述第二出风腔(18)的入口处安装有与第一法兰盘(31)相对的第二法兰盘(32),所述第一法兰盘(31)、第二法兰盘(32)之间设置有围绕送风通道的接头密封垫(19),所述第一法兰盘(31)、第二法兰盘(32)通过紧固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风道(7)设置在客室顶板与车体顶部之间, 所述第二出风腔(18)设置在客室侧顶板(6)上,所述第二出风腔(18)与客室侧顶板(6)接触的部分形成向客室送风的第二出风口(13), 车门所在区域的上方、同一车厢两个车门之间高于车窗的区域均设置有第一支风道(2)、第一出风腔(23);或 车门所在区域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支风道(2)、第一出风腔(23),同一车厢两个车门之间高于车窗的区域设置有第二支风道(7)、第二出风腔(18);或 车门所在区域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支风道(7)、第二出风腔(18),同一车厢两个车门之间高于车窗的区域设置有第一支风道(2)、第一出风腔(2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风道(2)、第一出风腔(23)设置在车门所在区域的上方;所述客室侧顶板(6)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 客室侧顶板(6)为闭合状态时,客室侧顶板(6)的一端通过紧固结构与车门上方的客室侧墙(15)固定连接,且第一密封部(21)抵接在第二密封部(22)上, 客室侧顶板(6)为打开状态时,所述客室侧顶板(6)的一端与车门上方的客室侧墙(15)不接触且具有可供人员操作的间隙,第一密封部(21)与第二密封部(22)不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风道(2)的出口所在表面位于水平面上,第一出风腔(23)设置在靠近客室侧顶板(6)的另一端的位置,所述客室侧顶板(6)为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出风腔(23)入口所在表面位于水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客室侧顶板(6)的另一端与车辆顶部铰接,所述客室侧顶板(6)绕铰接点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铁车辆送风通道,所述客室顶板由多个中顶板(5)拼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车辆送风通道还包括开设在所述中顶板(5)上的多个第三出风口(29); 优选地,各个第三出风口(29)等间距成阵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中顶板(5)为铝合金板材。 9.一种地铁车辆送回风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铁车辆送风通道,客室侧墙(15)与车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回风送入车辆通风系统的回风腔(12),所述回风腔(12)与客室侧墙(15)接触的部分形成第一回风口(17),所述客室侧墙(15)和车体之间除了回风腔(12)之外的部分与回风腔(12)互不相通; 优选地,所述回风腔(12)的出风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且高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3)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回风腔(12)的材料为铝合金或复合材料或碳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铁车辆送回风通道,其特征在于:客室座椅(30)下方设置有设备柜(11),所述设备柜(11)中的设备通过线缆与设置在地铁车辆顶部的设备电连接; 优选地,客室座椅(30)下方的客室侧墙(15)上开设有侧墙开口(16),所述设备柜(11)的柜门(27)上开设有第二回风口(24),客室侧墙(15)与车体的间隙通过侧墙开口(16)与第二回风口(24)连通;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回风口(17)设置在客室座椅(30)下方的设备柜(11)两侧;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容纳线缆的线槽,所述线槽设置在客室侧墙(15)与车体之间且从车顶延伸到客室座椅(30)下;更优选地,客室窗户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线槽,客室窗户两侧的线槽均设置在客室窗户与回风腔(12)之间。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