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及其布置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包括导流隧洞及设置在导流隧洞内部的生态放水洞,导流隧洞内位于生态放水洞上游设有若干级洞塞,每级洞塞均包括沿导流隧洞横截面建造的洞塞堵头,洞塞堵头内设置有若干个洞塞放水洞。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的布置方法。本发明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及其布置方法,避免高速水流对生态放水洞下游侧原导流隧洞洞身段及出口造成冲刷破坏,保证改建的生态放水洞运行安全,同时解决和避免下游处于自由出流状态下洞塞内部可能存在的空化空蚀破坏问题。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发明人: |
翁永红;徐唐锦;廖仁强;漆祖芳;饶志文;郭艳阳;郭鸿俊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30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0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465430.3 |
公开号: |
CN110080182A |
代理机构: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分类号: |
E02B9/02(2006.01);E;E02;E02B;E02B9 |
申请人地址: |
43001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
主权项: |
1.一种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包括导流隧洞(1)及设置在所述导流隧洞(1)内部的生态放水洞(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隧洞(1)内位于所述生态放水洞(2)上游设有若干级洞塞(3),每级所述洞塞(3)均包括沿所述导流隧洞(1)横截面建造的洞塞堵头(4),所述洞塞堵头(4)内设置有若干个洞塞放水洞(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级所述洞塞(3)之间位置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与外界连通的洞塞通气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放水洞(2)位置设有改建堵头(7),所述改建堵头(7)与最下游所述洞塞(3)之间位置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与外界连通的洞塞通气孔(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隧洞(1)的原衬砌砼边墙(8)与所述洞塞堵头(4)的接触面上沿导流隧洞(1)轴线方向间隔布置若干道沿所述导流隧洞(1)边墙上下延伸的浅抗剪槽(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隧洞(1)的原衬砌砼底板(12)与所述洞塞堵头(4)的接触面上设有若干根抗剪锚杆(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隧洞(1)的原衬砌砼边墙(8)下部与所述洞塞堵头(4)的接触面上设有若干根抗剪锚杆(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级所述洞塞堵头(4)上下游侧与所述导流隧洞(1)原衬砌砼边墙(8)及原衬砌砼顶拱(13)的接触面之间均设有止浆梗(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级所述洞塞(3)的洞塞堵头(4)长度由上游至下游依次减小,每级所述洞塞(3)的洞塞放水洞(5)尺寸由上游至下游依次减小。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导流隧洞洞塞消能结构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改建后的生态放水洞(2)运行水头及消能要求,确定所述洞塞(3)的布置级数n,以及第一级~第n级所述洞塞放水洞(5)的尺寸; B)根据第一级~第n级所述洞塞(3)承受的荷载条件,确定第一级~第n级所述洞塞堵头(4)的长度; C)按照每一级所述洞塞(3)的安全裕度要求,确定第一级~第n级所述洞塞(3)的浅抗剪槽(9)的布置型式,以及第一级~第n级所述洞塞(3)的抗剪锚杆(10)的布置型式; D)根据所述步骤A)和所述步骤B)中确定的第一级~第n级所述洞塞(3)的布置型式,确定第一级~第n级所述洞塞(3)的止浆梗(11)的布置型式; E)根据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对所述洞塞(3)内部可能存在空化空蚀的部位,确定相邻所述洞塞(3)之间及第n级所述洞塞与所述改建堵头(7)之间所述洞塞通气孔(6)的布置形式。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