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机械式同心绞放线张力控制系统
专利名称: 一种机械式同心绞放线张力控制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同心绞放线张力控制系统,可以解决现有的用于同心绞的张力控制方法往往是通过人为控制同心绞或是收放线驱动的转速来进行张力释放或是补偿,人为控制不仅精度不高,而且极其不方便,而且也不能做到快速实现张力的调节,效率低的缺陷。包括主轴、安装在主轴上的同心绞、位于主轴一侧的飞翼系统,所述飞翼系统一端底部连接有下连杆,所述下连杆底部安装有过线导轮,所述飞翼系统一端顶部安装有挤压轴,所述挤压轴中部穿接有一根第二活动轴,且所述挤压轴上缠绕有一根扭矩接头,所述飞翼系统上连接有一根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底端穿接有一根第三活动轴,所述活动杆侧壁上设置有端头,所述端头上穿接有一根第一活动轴。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安徽;34
申请人: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章银;盛卫国;储彬;何晓庆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6-04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8-02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482925.7
公开号: CN110077903A
代理机构: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胡剑辉
分类号: B65H59/04(2006.01);B;B65;B65H;B65H59
申请人地址: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云谷路3399号
主权项: 1.一种机械式同心绞放线张力控制系统,包括主轴(1)、安装在主轴(1)上的储线盘(2)、位于主轴(1)一侧的飞翼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飞翼系统(3)一端底部连接有下连杆(14),所述下连杆(14)底部安装有过线导轮(15),所述飞翼系统(3)一端顶部安装有挤压轴(11),所述挤压轴(11)中部穿接有一根第二活动轴(12),且所述挤压轴(11)上缠绕有一根扭矩接头(13),所述飞翼系统(3)上连接有一根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底端穿接有一根第三活动轴(16),所述活动杆(8)侧壁上设置有端头(9),所述端头(9)上穿接有一根第一活动轴(10),所述活动杆(8)顶端安装有第二绕线轮(7),且所述活动杆(8)底端侧壁上连接有抵头(17),所述飞翼系统(3)远离下连杆(14)的一端底部连接有摩擦片(19),所述摩擦片(19)侧壁上连接有挤压块(18),所述挤压块(18)正对着抵头(17),所述飞翼系统(3)远离下连杆(14)的一端顶部连接有上连杆(6),所述上连杆(6)顶部侧壁上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接杆(5),所述接杆(5)上安装有第一绕线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同心绞放线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线盘(2)所放线经过第一绕线轮(4)缠绕到第二绕线轮(7),再缠绕到过线导轮(1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同心绞放线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轴(11)呈V型结构,且挤压轴(11)一端抵在端头(9)上另一端抵在飞翼系统(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同心绞放线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19)在初始时与储线盘(2)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同心绞放线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19)通过挤压块(18)、抵头(17)与储线盘(2)侧壁之间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同心绞放线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头(17)通过活动杆(8)以及第三活动轴(16)与挤压块(18)之间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同心绞放线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种机械式同心绞放线张力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在放线过程中,当储线盘(2)因转速过快而导致线的张力过小,导致线松弛,第二绕线轮(7)受到来自第二绕线轮(7)与过线导轮(15)之间线相同方向的牵引力,从而带动活动杆(8)绕着第三活动轴(16)转动,活动杆(8)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端头(9)抵紧挤压轴(11),带动抵头(17)抵在挤压块(18)上,从而挤压块(18)在受力后挤压摩擦片(19),使得摩擦片(19)往储线盘(2)方向靠拢并与储线盘(2)侧壁相接触,利用摩擦片(19)对储线盘(2)进行减速,储线盘(2)减速后在储线盘(2)、第一绕线轮(4)、第二绕线轮(7)、过线导轮(15)上缠绕的线张力增大; 步骤二:线的张力增大时,第二绕线轮(7)受到来自第二绕线轮(7)与过线导轮(15)之间线相同方向的牵引力也增大,在挤压轴(11)上起到类似于弹簧起到挤压恢复作用的扭矩接头(13)的作用下,挤压轴(11)抵着端头(9)复位,从而带动活动杆(8)复位,活动杆(8)复位后抵头(17)、挤压块(18)、摩擦片(19)随之逐一复位,从而储线盘(2)的转速逐渐恢复,线的张力随之减小,如此,反复进行自动降低张力、自动补偿张力。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