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滑道钢板及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滑道钢板及施工方法
摘要: 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滑道钢板及施工方法,在下层滑道钢板(1)上设置振捣孔(2)和排气孔(3),振捣孔(2)最小处半径为r1;振动棒插入混凝土内时需要的作业半径也为r1;排气孔(3)设成圆柱状孔,排气孔(3)的半径及间距设置需满足将下层滑道钢板(1)下部混凝土内的气泡排出。下层滑道钢板(1)的外径为r2、内径为r3、宽度l1=r2‑r3,沿下层滑道钢板(1)的宽度中间部位的圆周的半径r4=(r2+r3)/2。施工方法为:(1)在下层滑道钢板上开孔;(2)将下层滑道钢板按设计位置进行安装固定;(3)浇筑滑道下部混凝土;(4)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清理下层滑道钢板表面,焊接上层滑道钢板。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山东;37
申请人: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仕彬;王亮;唐先习;张凤勇;李涛;李树敬;付克金;王要武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5-1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8-09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393060.7
公开号: CN110106795A
代理机构: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董斌
分类号: E01D21/08(2006.01);E;E01;E01D;E01D21
申请人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267号
主权项: 1.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滑道钢板,其特征在于:在下层滑道钢板(1)上设置振捣孔(2)和排气孔(3);振捣孔(2)设成圆孔,两端半径大,中间半径小,最小处半径为r1;振动棒插入混凝土内时需要的作业半径也为r1;排气孔(3)设成圆柱状孔,排气孔(3)的半径及间距设置能够将下层滑道钢板(1)下部混凝土内的气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滑道钢板,其特征在于下层滑道钢板(1)的外径为r2、内径为r3、宽度l1= r2-r3,沿下层滑道钢板(1)的宽度中间部位的圆周的半径r4=(r2+r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滑道钢板,其特征在于振动棒的有效振捣圆(4)的半径为r5;对于l1≤3r5-2r1的下层滑道钢板(1),在宽度的中间部位,也就是半径r4的圆上设置1圈振捣孔(2),振捣孔(2)中心间距l2≤1.732 r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滑道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l1>3r5-2r1的钢板,在下层滑道钢板(1)上沿不同半径布设两圈或多圈振捣孔(2),不同圈之间的振捣孔(2)按错列式布置,布置方式满足钢板底部的混凝土能够全部被有效振捣。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滑道钢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1)根据下层滑道钢板(1)的尺寸,按照设计在下层滑道钢板(1)上进行开孔; (2)将下层滑道钢板(1)按设计位置进行安装固定,通过其下部的预埋钢筋(5)和滑道基础的钢筋连接在一起,安装固定过程中严格控制下层滑道钢板(1)的顶面高程和位置; (3)进行下层滑道钢板(1)下部及周边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可通过振捣孔(2)和下层滑道钢板(1)周边对其下部的混凝土进行有效振捣; (4)当混凝土振捣完以后,在振捣孔(2)及排气孔(3)部位适当补充混凝土,使混凝土表面与下层滑道钢板(1)上表面保持平齐; (5)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以满足转体施工的需要; (6)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以后,对下层滑道钢板(1)的上表面进行清理,然后在下层滑道钢板上面焊接上层滑道钢板(6),上层滑道钢板(6)按原来设计,不开孔。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