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包括站前隧道围护结构,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为单层框架结构;站中隧道围护结构,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为双层框架结构;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为单层框架结构;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所述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为单层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系统主要用于隧道,施工较为便捷,同时,以砼支撑和钢结构支撑相结构的方式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确保交通工具运行过程中能够更加安全,提高了隧道的使用寿命。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王兴平;王向阳;刘继鹏;庞前凤;马彦驰;汪良;徐小燕;彭远亮;唐建;刘流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0-0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09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636526.9 |
公开号: |
CN209227545U |
代理机构: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隋勤 |
分类号: |
E02D17/04(2006.01);E;E02;E02D;E02D17 |
申请人地址: |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86号 |
主权项: |
1.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为单层框架结构; 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为双层框架结构; 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3),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3)为单层框架结构; 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4),所述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4)为单层框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其中,第一段的基坑宽度为18.92~15.01m,深度为21.43~18.82m; 第二段的基坑宽度为15.01~13.93m,深度为18.82~18.70m; 第三段的基坑宽度为13.93~13.33m,深度为18.70~18.3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采用800mm厚地连墙配合内支撑的结构; 其中,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的第一道支撑为砼支撑,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为钢支撑; 所述站前隧道围护结构(1)的第二道支撑采用φ800钢管支撑,所述第二道支撑的钢管材质为Q345B钢材; 所述第三道支撑采用φ609钢管支撑,所述第三道支撑的钢管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三道支撑的格构柱采用角钢4∠180×18,缀板420×300×14间隔800mm,且所述第三道支撑的角钢和缀板材质均为Q235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道支撑的钢管管壁厚度为20mm; 所述第三道支撑的钢管管壁厚度为1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长度262米,基坑宽为47.5~72.9m,基坑深为20~28m,站台宽度5.0m,站台有效长210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采用1000mm厚地连墙配合内支撑的结构,且该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的支撑由角撑、斜撑、支撑、连系梁组成,所述支撑呈网状布置,所述站中隧道围护结构(2)的支撑共三道砼支撑,所述砼支撑均为400mm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3)的基坑宽度19.0~13.1m,深度12~19.5m; 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3)采用800mm厚地连墙配合内支撑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后隧道围护结构(3)包括六段,分别为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 所述第四段采用三段砼支撑,且第四段的砼支撑的截面尺寸为800×800mm,所述砼支撑采用φ800钢管支撑,所述第四段的钢管材质为Q345B钢材,所述第四段的钢管的管壁厚度为20mm; 所述第五段的第一道支撑为砼支撑,截面尺寸800×800mm,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为钢支撑,采用φ800、壁厚20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五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 所述第六段的第一道支撑为砼支撑,截面尺寸600×800mm,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为钢支撑,采用φ800、壁厚20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六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 所述第七段的第一道支撑为砼支撑,截面尺寸600×800mm,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为钢支撑,采用φ800、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七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 所述第八段的第一道支撑为砼支撑,截面尺寸600×800mm,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均为钢支撑,采用φ800、壁厚为16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八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 所述第九段的第一道支撑和第二道支撑均为砼支撑,截面尺寸800×800mm,所述第九段的第三道支撑采用φ800、壁厚20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九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4)的基坑宽度为19.0~13.1m,基坑深度为19.35~10.88m; 所述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4)采用800mm厚地连墙配合内支撑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明挖隧道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站后隧道围护结构(4)包括六段,分别为第十段、第十一段、第十二段、第十三段、第十四段、第十五段; 所述第十段采用三道砼支撑,其中,第一道截面尺寸为600×800mm,第二道和第三道截面尺寸为800×800mm,且三道砼支撑均采用φ609、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 所述第十一段的第一道为砼支撑,截面尺寸为600×800mm,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均为钢支撑,采用φ609、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十一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 所述第十二段的第一道为砼支撑,截面尺寸为600×800,第二道为钢支撑,采用φ609、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十二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345B钢材; 所述第十三段为三道砼支撑,第一道砼支撑截面尺寸为600×800mm,第二道和第三道砼支撑截面尺寸均为800×800mm; 所述第十四段的第一道为砼支撑,截面尺寸为600×800mm,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均为钢支撑,采用φ609、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且所述第十四段的钢管的材质为Q235B; 所述第十五段为三道砼支撑,第一道砼支撑截面尺寸为600×800mm,第二道和第三道砼支撑截面尺寸为800×800mm,且所述第十五段的三道砼支撑采用φ609、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