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高速公路雾区的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每年由雾引发的交通事故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率也随之增加,提高高速公路雾天低能见度条件下的交通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通过典型高速公路多雾路段雾的成因、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分析,引用Lambert-Beer定律及相对亮度对比公式,分析雾降低能见度,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过程。并进一步讨论了雾的消光系数、能见度和交通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了影响雾滴消光系数的物理因素主要有雾滴含水量、雾滴数密度和雾滴质量浓度、雾滴直径;影响雾消光系数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空气温度、入射光波长和海拔高度;间接影响因素有机动车流量和风速等。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雾的实时监测数据,得出消光系数与雾滴质量浓度、雾滴含水量、雾滴数密度、雾滴直径、空气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消光系数与雾滴数密度的1.0461次幂成正比、与含水量的0.7137次幂成正比、与雾滴直径的2.2839次幂成正比、与空气温度成多项式关系,影响消光系数的温度范围在-7.5~5℃之间。此外,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影响消光系数各因素的权重,其结果为:雾滴数密度占52.83%,雾滴含水量占34.9%,雾滴平均直径占4.11%,空气温度占8.15%,该结果为消雾技术改善能见度提供了依据。
本文从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外对雾、能见度及高速公路安全的研究以及较为先进的高速公路雾天交通管理措施,指出我国高速公路雾天交通安全管理都存在的几点不足,并提出雾区交通管理实施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