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可实现多激励大负载的超声悬浮传输装置
专利名称: 可实现多激励大负载的超声悬浮传输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多激励大负载的超声悬浮传输装置,它包括外部框架、超声振动机构、固定横板、托板、半圆式传输板和半圆式反射板,通过四个换能器与作为辐射面的半圆式传输板相连,在多维激励信号的驱动下换能器带动辐射面传输板产生振动,从而在传输板和反射板之间产生驻波声场,将物体悬浮于声压节点,通过调整四个换能器振动相位差,可以实现悬浮物沿着传输板的方向传输,通过四个换能器的激励可以实现长距离的传输;只要将换能器连接在传输板的两端,半圆式传输板的长度可任意调节,从而实现不同距离的传输;本发明脱离了传统的平板式,改善提升了大负载物体传输时系统不稳定,传输距离短,效率较低的问题,充分发挥了超声悬浮传输的优势。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河南;41
申请人: 河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赵波;霍炳君;王晓博;赵重阳;焦锋;高国富;向道辉;原路生;王毅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5-2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8-13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420025.X
公开号: CN110116911A
代理机构: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郭增欣
分类号: B65G54/00(2006.01);B;B65;B65G;B65G54
申请人地址: 454010 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世纪大道2001号
主权项: 1.一种可实现多激励大负载的超声悬浮传输装置,包括外部框架、超声振动机构和超声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外部框架由一个底板和两个侧板构成,两个所述侧板的上部设置有半圆式反射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下部设置两个固定横板,两个所述固定横板位于所述半圆式反射板的两侧且相互垂直,每一所述固定横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超声振动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横板上的四个所述超声振动机构两两相对,四个所述超声振动机构的上端分别设置一个托板,四个所述托板分别半圆式传输板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半圆式传输板与所述半圆式反射板相对应,形成一个空心柱状结构,所述超声振动机构与所述超声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多激励大负载的超声悬浮传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超声振动机构包括超声换能器、法兰和超声变幅杆,所述固定横板上均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变幅杆安装口和法兰定位槽,所述法兰定位槽底部开设四个均布内螺纹孔,所述法兰分别间隙配合在所述法兰定位槽内,并通过沉头螺栓预紧;所述超声变幅杆与超声换能器采用一体式设计,有效缩短了振动装置的轴向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多激励大负载的超声悬浮传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超声变幅杆包括一级变幅杆、法兰和二级变幅杆,其结构尺寸满足“四分之一波长”设计要求,并在变幅杆节点处上设置法兰盘;在一级变幅杆大端处开设内螺纹孔,利用高强度外六方螺栓将反射端、压电陶瓷片、铜电极及变幅杆进行螺纹连接;在二级变幅杆小端处开设内螺纹孔,以便所述托板和所述半圆式传输板与所述超声变幅杆的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多激励大负载的超声悬浮传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超声换能器包括压电陶瓷片、铜电极及反射端,对压电陶瓷片、铜电极及反射端进行夹心式设计,其结构尺寸满足“四分之一波长”设计要求,并将各接触面、圆周面进行精加工,达到粗糙度及跳动要求;使相邻压电陶瓷片纵向极化方向相反,压电陶瓷片净化后采用专用粘合剂粘合,并进行老化处理;在超声激励信号驱动下,换能器带动辐射面传输板产生振动,从而在传输板和反射板之间产生驻波声场,将物体悬浮于声压节点,且通过调整四个换能器振动相位差,可以实现悬浮物沿着传输板的方向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多激励大负载的超声悬浮传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部框架采用工字形底座,其上端设置有四个高度调整槽,用于所述半圆式反射板的高度调整与固定;设置两个前后对称且相互垂直的所述固定横板,以使对称设置的超声振动机构形成90度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多激励大负载的超声悬浮传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超声电源将低频电流转化为高频电流,整个传输装置采用四台超声电源,分别激励四个超声振动机构,且四台电源的相位差可任意调节,超声电源输出信号的频率不小于20kHz,电压为220V。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多激励大负载的超声悬浮传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托板呈四分之一圆弧,并采用四个对称的托板与半圆式传输板紧密接触,以使声波有效传递;所述半圆式传输板和半圆式反射板同轴安装构成圆柱,使驻波悬浮更加稳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多激励大负载的超声悬浮传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半圆式传输板和半圆式反射板材料均采用铝合金,其内表面进行镜面处理,且半圆式反射板四角各设置一个锁紧槽,通过螺栓滑动连接于外部框架上端的高度调整槽内。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