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及控制冻结施工后融沉的方法
专利名称: 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及控制冻结施工后融沉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及控制冻结施工后融沉的方法,所述系统在联络通道底部的设计冻结范围(9)内设有至少1排注浆孔,且每排注浆孔至少有1个,由注浆孔向设计冻结范围(9)内插入注浆管,每排注浆孔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0°‑80°,注浆管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5°‑7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所述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及控制冻结施工后融沉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冻结施工后冻土融化所导致的地层沉降,无需在联络通道上部及两侧预注浆,也无需在冻结后进行补偿注浆;(2)本发明所述系统及方法工期短,且成本低。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南京林业大学
发明人: 杨平;司轩昂;张婷;何文龙;何冬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5-1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8-16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392423.5
公开号: CN110130316A
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余俊杰
分类号: E02D3/115(2006.01);E;E02;E02D;E02D3
申请人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159号
主权项: 1.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在联络通道底部的设计冻结范围(9)内设有至少1排注浆孔,且每排注浆孔至少有1个,由注浆孔向设计冻结范围(9)内插入注浆管,每排注浆孔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0°-80°,注浆管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5°-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为3排,分别为第一注浆孔(1)、第二注浆孔(2)和第三注浆孔(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注浆孔(1)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15°,第二注浆孔(2)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30°,第三注浆孔(3)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注浆孔(1)、第二注浆孔(2)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注浆孔(2)、第三注浆孔(3)之间的间距比为1:2-1:0.8。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排注浆孔均有7个,且沿联络通道中心线(7)对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与第一注浆孔(1)、第二注浆孔(2)和第三注浆孔(3)对应的注浆管分别为第一注浆管(4)、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6),其中第一注浆管(4)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45°,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6)与隧道中心线的夹角为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注浆管(4)、第二注浆管(5)和第三注浆管(6)均为分节注浆管,注浆深度之比为1:2:2。 8.权利要求1-3、6任一所述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控制冻结施工后融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注浆孔布置,盾构推进拼接管片时,在联络通道两侧采用预留注浆孔的管片,左右线对称设置; b.注浆管布置,从预留的注浆孔位钻入注浆管,进行注浆,注浆管分节设置; c.注浆材料及参数,注浆浆液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为主,单液水泥浆为辅,注浆压力为0.2-0.8MPa,注浆流量控制在1.0-2.0m3/h; d.注浆原则及方式,先在左线联络通道底部两侧管片的注浆孔注浆,左线全部注浆完毕后,再在右线注浆,预注浆遵循少量、多次、多点、均匀的原则,根据设计深度逐节注浆,注浆时先从第一排中间的注浆孔开始注浆,然后依次向两端的注浆孔灌注;再从第二排两端的注浆孔开始注浆,然后依次向中间的注浆孔灌注,接着从第三排中间的注浆孔向两端的注浆孔注浆; e.布置冻结站,安装设备,管路连接,保温与测试仪表,溶解氯化钙和机组充氟加油; f.注浆竣工后,用亲水环氧树脂混凝土进行封孔,养护后开始冻结施工,保持最低盐水温度-30~-28℃,直至设计冻结区域加固完成。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