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保护地铁隧道结构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护地铁隧道结构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中间灌注桩,设置在相邻两个地铁隧道的中间;止水桩,设置在地铁隧道的外侧;外侧灌注桩,设置在止水桩的外侧,盖板,设置在地铁隧道的上方;锚索结构,其一端设置在外侧灌注桩的外侧,另一端穿过止水桩并延伸至地铁隧道下方的泥土层;中间灌注桩、止水桩、外侧灌注桩、盖板通过混凝土连成一个整体,形成所述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和方法,其中间灌注桩起到了隔离作用,外侧灌注桩提高了隧道周边岩土层的稳定性,减少了基坑暴露的时间,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通过锚索结构与止水桩、外侧灌注桩的连接,形成预应力锚索结构,充分发挥隧道周边岩土层的自稳性。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王一兆;黄琦;刘成军;隋耀华;张思远;黄博;李志利;张旭群;郭康仕;张煜钊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1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16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398610.4 |
公开号: |
CN110130361A |
代理机构: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分类号: |
E02D17/04(2006.01);E;E02;E02D;E02D17 |
申请人地址: |
51001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环市西路204号 |
主权项: |
1.一种用于保护地铁隧道结构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灌注桩,设置在相邻两个地铁隧道的中间; 止水桩,设置在所述地铁隧道的外侧; 外侧灌注桩,设置在所述止水桩的外侧; 盖板,设置在所述地铁隧道的上方; 锚索结构,其一端设置在所述外侧灌注桩的外侧,另一端穿过所述止水桩并延伸至所述地铁隧道下方的泥土层; 所述中间灌注桩、所述止水桩、所述外侧灌注桩、所述盖板通过混凝土连成一个整体,形成所述基坑支护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结构包括: 第一锚索结构,其一端设置在所述外侧灌注桩的外侧,另一端穿过所述止水桩并延伸至所述地铁隧道下方的泥土层; 第二锚索结构,其一端设置在所述外侧灌注桩的外侧,另一端穿过所述止水桩并延伸至所述地铁隧道下方的泥土层; 所述第二锚索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锚索结构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索结构包括: 第一腰梁,设置在所述外侧灌注桩的外侧; 第一锚索,其顶部与所述第一腰梁连接,底部向下倾斜并延伸至所述地铁隧道下方的泥土层; 第一注浆体,与所述第一锚索的底部连接,并与周边的泥土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索结构包括: 第二腰梁,设置在所述外侧灌注桩的外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腰梁的下方; 第二锚索,其顶部与所述第二腰梁连接,底部向下倾斜并延伸至所述地铁隧道下方的泥土层; 第二注浆体,与所述第二锚索的底部连接,并与周边的泥土层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注浆体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桩的直径为0.5米-1米,并且相邻的所述止水桩圆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止水桩的直径。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用于保护地铁隧道结构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相邻两个地铁隧道的中间施工中间灌注桩; 在所述地铁隧道的外侧施工止水桩; 在所述止水桩的外侧施工外侧灌注桩; 在所述地铁隧道的上方施工盖板;通过混凝土使所述中间灌注桩、所述止水桩、所述外侧灌注桩、所述盖板连成一个整体,以形成所述基坑支护结构; 在所述外侧灌浆柱的外侧向所述地铁隧道下方的泥土层施工锚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中间灌注桩具体为: 根据地铁隧道结构竣工平面图,将所述地铁隧道的结构范围在平面进行投影,获得所述地铁隧道所在区域的平面范围,根据地铁隧道结构竣工纵断面图,获得所述地铁隧道结构在不同位置的顶部标高与底部标高,在相邻两个所述地铁隧道的中间,由地面向下施工中间灌注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混凝土使所述中间灌注桩、所述止水桩、所述外侧灌注桩、所述盖板连成一个整体,以形成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具体为: 破除所述中间灌注桩、所述止水桩、所述外侧灌注桩顶部的混凝土,使其露出钢筋笼,将所述钢筋笼的纵向钢筋弯曲变形后,通过焊接将所述盖板与所述纵向钢筋连接,再灌注混凝土,使所述中间灌注桩、所述止水桩、所述外侧灌注桩、所述盖板连成一个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灌浆柱的外侧向所述地铁隧道下方的泥土层施工锚索结构,具体为:在所述外侧灌浆柱上钻出锚索安装孔,将锚索和注浆管伸入所述锚索安装孔内,并使其延伸至所述地铁隧道下方的泥土层,然后向注浆孔内进行注浆,经注浆后,形成一与锚索粘结的注浆体,同时所述注浆体与泥土层粘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注浆孔进行注浆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外侧灌浆柱的外侧施工腰梁,并且所述锚索结构与所述腰梁连接,具体为: 将所述外侧灌浆柱外侧的钢筋保护层去除,露出所述外侧灌浆柱的钢筋笼纵向钢筋,使所述锚索穿过所述腰梁上的预留孔,将所述腰梁的钢筋与所述钢筋笼纵向钢筋焊接牢固,浇注混凝土,使得所述锚索、所述注浆体、所述腰梁形成一整体的锚索结构。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