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钢丝胎体乘用轮胎子口结构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丝胎体乘用轮胎子口结构,属于钢丝胎体乘用轮胎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钢丝圈以及钢丝胎体帘布层,钢丝圈的圆周上包覆有三角胶,三角胶自三角胶下端点沿径向延伸至三角胶上端点,钢丝胎体帘布层绕过钢丝圈底部翻转至胎侧后沿径向延伸至钢丝胎体反包端点,钢丝胎体帘布层与三角胶之间设有增粘胶片,钢丝胎体反包端点通过增粘胶片与三角胶相连。本发明应用于钢丝胎体乘用轮胎,解决现有钢丝胎体乘用轮胎因钢丝回弹强而造成的轮胎子口脱空问题,具有能够有效的规避了子口部位应力集中,解决了子口脱空,提高了产品性能,满足产品在各种路况特别是在恶劣路况的行驶安全性的特点。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山东;37 |
申请人: |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杰;张琳;王伟;李圆圆;梁垂燕;赵玉娜;徐伟;王君;董康;焦冬冬;张晨曦;任振兴;刘继发;唐效蕾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6-2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2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560319.2 |
公开号: |
CN110171254A |
代理机构: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祺;张洁 |
分类号: |
B60C15/04(2006.01);B;B60;B60C;B60C15 |
申请人地址: |
2664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港兴大道66号 |
主权项: |
1.钢丝胎体乘用轮胎子口结构,包括钢丝圈(1)以及钢丝胎体帘布层(2),所述钢丝圈(1)的圆周上包覆有三角胶(3),所述三角胶(3)自三角胶下端点(31)沿径向延伸至三角胶上端点(32),所述钢丝胎体帘布层(2)绕过所述钢丝圈(1)底部翻转至胎侧(7)后沿径向延伸至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胎体帘布层(2)与所述三角胶(3)之间设有增粘胶片(4),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通过所述增粘胶片(4)与所述三角胶(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胶片(4)包括位于所述三角胶(3)内侧的增粘胶片内侧端点(41),及位于所述三角胶(3)外侧的增粘胶片外侧端点(42),所述增粘胶片内侧端点(41)的径向高度高于所述三角胶上端点(32)的径向高度,所述增粘胶片内侧端点(41)与所述三角胶下端点(31)之间的径向距离不小于5mm,所述增粘胶片内侧端点(41)与所述三角胶上端点(32)之间的径向距离不小于10mm;所述增粘胶片外侧端点(42)的径向高度不低于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的径向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胎体帘布层(2)与所述胎侧(7)之间设有补强层(5),所述补强层(5)的下端位于补强层下定位点(51),所述补强层(5)的上端位于补强层上定位点(52),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沿径向位于所述补强层下定位点(51)与所述补强层上定位点(52)之间;所述补强层下定位点(51)与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之间的径向距离为10-20mm;所述补强层上定位点(52)的径向高度高于所述三角胶上端点(32)的径向高度,所述补强层上定位点(52)与所述三角胶上端点(32)的径向距离大于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层(5)与轮胎圆周呈0-55°的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胶上端点(32)的径向高度高于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的径向高度,所述三角胶上端点(32)与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的径向距离大于10mm,与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相连处的所述三角胶(3)的厚度不小于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胶片(4)的厚度为0.5-2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胎侧(7)且与轮辋相连的轮辋保护下端点(6),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与所述轮辋保护下端点(6)之间的径向距离小于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胶上端点(32)的径向高度低于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的径向高度,所述三角胶上端点(32)与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的径向距离大于1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胶片(4)的厚度为1.0-4.0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钢丝圈(1)两侧的所述钢丝胎体帘布层(2)的内表面在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处之间的距离为2.0-5.0mm;位于所述钢丝圈(1)外侧的所述钢丝胎体帘布层(2)的外表面与胎侧(7)外表面在所述钢丝胎体反包端点(21)处之间的距离为2.5-10mm。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