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排水泡沫治理的消能系统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排水泡沫治理的消能系统,包括若干层消能机构,各层的消能机构布置在长条形的渠道上;各层的消能机构包括下消能墙、上消能墙和泡沫收集池,下消能墙的底部与渠道的底面连接,下消能墙的上端介于上消能墙的上下两端之间,下消能墙与上消能墙平行且保持间隔,下消能墙和上消能墙竖直设置,上消能墙和下消能墙倾斜设置,泡沫收集池的入口位于上消能墙和下消能墙之间且处于下游一侧;沿着渠道延伸方向,每一层的消能机构的下消能墙和上消能墙均逐层变矮。本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施工安装方便,工程造价低,运维成本低,不影响电厂运行,抑制、拦泡、收泡效果好,适应性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厂排水流路布置场地宽阔的电厂排水泡沫治理。此发明用于领域。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发明人: |
黄本胜;郭磊;邱静;刘达;黄锋华;雷洪成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6-1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0-1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505185.4 |
公开号: |
CN110318378A |
代理机构: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辉 |
分类号: |
E02B8/06(2006.01);E;E02;E02B;E02B8 |
申请人地址: |
51063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116广东水利大厦B座 |
主权项: |
1.一种用于排水泡沫治理的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层消能机构,各层的消能机构布置在长条形的渠道上,顺着渠道的延伸方向,在先的消能机构与在后相邻的消能机构的间距逐渐增加; 各层的消能机构包括下消能墙、上消能墙和泡沫收集池,下消能墙的底部与渠道的底面连接,下消能墙的上端介于上消能墙的上下两端之间,下消能墙与上消能墙平行且保持间隔,下消能墙和上消能墙竖直设置,上消能墙和下消能墙均以竖直轴线为旋转中心倾斜设置,泡沫收集池的入口位于上消能墙和下消能墙之间且处于下游一侧; 沿着渠道延伸方向,每一层的消能机构均逐渐变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排水泡沫治理的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顺着渠道的延伸方向,在先的消能机构与在后相邻的消能机构的间距逐渐增加,其增加的间距符合等比数列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排水泡沫治理的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顺着渠道的延伸方向,在后的下消能墙的顶高程比在先的下消能墙的顶高程低,其每次降低的高度符合等比数列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排水泡沫治理的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下消能墙和上消能墙的倾斜角度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排水泡沫治理的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下消能墙和上消能墙的厚度为0.3~0.5m,下消能墙与上消能墙的间距为8~15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排水泡沫治理的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泡沫收集池的入口设置有可升降的闸门。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排水泡沫治理的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设定渠道的最大流量为Q、渠道的宽度为B、溢流堰的顶高程为H堰以及外海最低水位为Hmin,设定全部的消能机构的层级数为n,此时靠近溢流堰的消能机构层级数记为1,以此类推增加远离溢流堰的层级数为i,以溢流堰为基准设定第一层级的下消能墙与溢流堰间距为D1,在后层级的下消能墙与在先层级的下消能墙间距为Di,以渠道的底面为基准设定下消能墙的顶高程为H,设定第一层的下消能墙的顶高程为H1,在后层级的下消能墙的顶高程为Hi,i为整数且i∈[2,n],上述参数满足以下公式: 消能机构的总数n,其中ceil指向上取整; 第一层的消能机构与溢流堰的距离D1, 第二层以及之后的消能机构与在先消能机构的距离Di, 在后的下消能墙的顶高程H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排水泡沫治理的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层的消能机构中,上消能墙的顶高程比下消能墙的顶高程高Hi/2。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