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排水口泡沫治理的拦泡装置及治理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用于排水口泡沫治理的拦泡装置及治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排水口泡沫治理的拦泡装置及治理方法,此拦泡装置在结构布局上引入排水量、平均流速、平均淹没深度和平均水深,充分考虑了水体和泡沫的流动特性,合理地对排水口排出的泡沫进行拦截,减少或消除泡沫的外溢扩散,从而达到治理泡沫污染的目的。由于拦泡装置制作方便,可以直接围绕排水口布置,工程造价和运行维护费用低,可广泛应用于已建电厂的排水泡沫治理。同时本方案还公开了相关的治理方法,通过计算初步把握多层拦泡装置布局结构,再等比例缩小放到模型中研究,反复调整拦泡装置布局结构,最终返回到实际应用场景,整个流程非常高效。此发明用于电厂废水处理领域。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黄本胜;郭磊;邱静;黄锋华;刘达;雷洪成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6-12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0-1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505363.3
公开号: CN110318379A
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辉
分类号: E02B15/08(2006.01);E;E02;E02B;E02B15
申请人地址: 51063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116广东水利大厦B座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排水口泡沫治理的拦泡装置,布置在排水口四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靠近排水口至远离排水口的若干层浮筒链,各层所述浮筒链均包括若干个浮筒和将上述浮筒串联起来的绳索,各个所述浮筒的首尾两端封闭; 设定排水口的排水射流强度为M,则 其中Q为排水量,单位m3/s;V为排水口的平均流速,单位为m/s;h为排水口的平均淹没深度,单位为m;H为排水口出的平均水深,单位为m;n为调节系数,n∈[1.0,1.5]; 通过上述公式得到的M也作为最外围的浮筒链的最近点与排水口的距离,当M小于200时浮筒链设置两层,当M为200~400时浮筒链设置三层,当M大于400时浮筒链设置四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排水口泡沫治理的拦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内侧的浮筒链的最近点与排水口的距离为M/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排水口泡沫治理的拦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浮筒链的首尾两端固定在岸边,所述浮筒链的关键节点上设有若干个锚定块,相邻两关键节点的间距为15~30m,各个所述锚定块的承载能力大于2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排水口泡沫治理的拦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浮筒链的首尾两端通过柔性链条与岸边连接,各条所述绳索采用材质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多层编制绳,相邻两所述浮筒之间设有防护轮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排水口泡沫治理的拦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浮筒的淹没深度大于等于0.4m,直径为1.2~1.5m,长度为3~5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排水口泡沫治理的拦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浮筒的材质为防腐蚀的高分子聚合物。 7.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拦泡装置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初步确定浮筒链的结构布局后,在实验室内构建等比例缩小的排水口和浮筒链的模型,浮筒采用首尾两端封闭的PVC管,使用表面活性剂或洗涤剂产生泡沫; S2.模型中还原和复演排水情况和产生气泡情况,反复调整各层浮筒链的位置,达到泡沫不流出最外层的浮筒链为止; S3.等比例放大模型中的各层浮筒链的结构布局,应用在实际排水口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型缩小的比尺大于1/5,浮筒的模型淹没深度控制在0.08m以上。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