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功能分离式自复位减震桥梁
专利名称: 一种功能分离式自复位减震桥梁
摘要: 一种功能分离式自复位减震桥梁,包括桥台、桥墩、主梁及桥台、桥墩处竖向支承主梁的滑动支座和连接主梁的水平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所述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由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和加速度相关型锁定装置串联组成,在串联部位设置串联定位装置并固定于主梁底部,通过连接构件将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与桥台、桥墩及主梁铰接;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轴线与主梁轴线呈一定角度布置;加速度相关型锁定装置能够适应桥梁正常运营时的温度变形,地震发生时被瞬间激活,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开始工作;滑动支座和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实现了竖向和水平向的功能分离。该发明能够有效限制地震作用下墩梁相对位移,减小桥墩地震损伤,确保桥梁结构震后恢复通车。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甘肃;62
申请人: 兰州理工大学
发明人: 石岩;张展宏;秦洪果;李军;钟正午;王玉玲;马小科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1-14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0-1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20056963.1
公开号: CN209482155U
代理机构: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董斌
分类号: E01D21/00(2006.01);E;E01;E01D;E01D21
申请人地址: 730030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主权项: 1.一种功能分离式自复位减震桥梁,其特征在于:桥台(1)、桥墩(2)、主梁(3)以及桥台(1)、桥墩(2)处竖向支承主梁的滑动支座(4)和连接主梁的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由自复位耗能阻尼器(7)、加速度相关型锁定装置(8)、串联定位装置(9)构成,串联定位装置(9)为一圆形不锈钢钢筒,钢筒外部的中点位置焊接连接构件(6),利用螺栓将自复位耗能阻尼器(7)与加速度相关型锁定装置(8)串联在一起,并在串联部位外套串联定位装置(9),形成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将连接好的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通过连接构件(6)与桥台(1)、桥墩(2)及主梁(3)铰接相连;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在梁底的布置形式按平行主梁(3)轴线沿桥梁纵向布置、垂直主梁(3)轴线沿桥梁横向布置或者与主梁(3)轴线成θ角布置,θ的取值范围为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分离式自复位减震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在桥梁纵向地震风险高于横向地震风险的情况下,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与主梁(3)轴线的夹角θ取值在0°~45°范围内;所述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在桥梁横向地震风险高于桥梁纵向地震风险的情况下,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与主梁(3)轴线的夹角θ取值在45°~90°范围内;所述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在桥梁纵、横向地震风险相当或者纵、横向地震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轴线与主梁(3)轴线呈45°夹角布置;其中2种比较典型情况θ=0°和θ=90°;θ=0°表示只在桥梁结构的纵向布置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即平行主梁(3)轴线沿桥梁纵向布置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θ=90°表示只在桥梁的横向布置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即垂直主梁(3)轴线沿桥梁横向布置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分离式自复位减震桥梁,其特征在于: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中的加速度相关型锁定装置(8)铰接于自复位耗能阻尼器(7)的端部,并在铰接部位设有防止串联体系横向失稳的串联定位装置(9),串联定位装置(9)为一圆柱形不锈钢钢筒,并在钢筒外部焊接连接构件(6),利用螺栓将连接构件(6)与主梁(3)底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分离式自复位减震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中的加速度相关型锁定装置(8)应选用在温度、收缩徐变作用下处于自由伸缩状态、不产生次内力,在地震动、高速活载状况下会被瞬间激活的锁定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分离式自复位减震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中的自复位耗能阻尼器(7)选用具有自复位和耗能特性的自复位摩擦阻尼器、自复位耗能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分离式自复位减震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支座(4)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或者聚四氟乙烯滑板式橡胶支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分离式自复位减震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墩(2)采用重力式钢筋混凝土实体桥墩;所述的桥台(1)采用重力式桥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分离式自复位减震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设置在简支梁桥和连续梁的桥台(1)、桥墩(2)与主梁(3)之间;对于连续梁桥桥台处设置的自复位耗能减震体系(5)中的自复位耗能阻尼器(7)更换为耗能性阻尼器。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