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产业分工与协作研究
论文题名: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产业分工与协作研究
关键词: 物流产业;港口物流;产业分工;产业协作;长江三角洲港口群
摘要: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是我国沿海港口群中港口分布最为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但受行政区划的影响,各地的港口物流业出现了地区性利益冲突,各成体系、各自为战,造成重复建设和有限深水岸线资源的浪费。本文是以长三角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物流的自身特点,从空间要素、经济要素、组织要素、环境要素等四个方面,运用聚类分析法,实证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业的分工与定位.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长三角港口群物流的定位和分工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上海港、宁波一舟山港功能定位应当是国际性港口物流枢纽中心,其中上海港应通过洋山港的开发,积极发展国际干线,巩固沿海支线,发展长江支线,适当发展亚洲周边地区的近洋航线,最终成为国际航运的战略性枢纽港.宁波一舟山港应参与欧美等远洋航运市场的竞争,大力发展国际水水中转运输,成为上海世界航运中心的外港和洋山港的重要补充.二是南京港、苏州港功能定位应当是集装箱支线港,成为长江中下游货源联系上海航运中心的区域性枢纽港口,主要开辟江海航线.三是南通港、镇江港功能定位为近洋运输航线骨干港、远洋运输支线喂给港。四是连云港功能定位为重要性物流中转港,随着苏北和安徽等中部省份的工业化发展,未来将成为长三角北部区域的综合性物流的中转港.在科学定位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长三角港口群物流的协调机制,推进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一体化的规划和建设,完善港口群集疏运网络,积极推动网络化互联布局,推进物流通关一体化,建立集装箱市场价格联动机制,推进长江三角洲港口物流服务企业的协作,最终实现长三角港口群物流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作者: 吴芳
专业: 产业经济学
导师: 林善浪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位年度: 2008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