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新型差速装置 |
摘要: |
一种新型差速装置,涉及车辆速度控制领域。包括基座、转动轮、动力装置、转向件、电位器和控制装置。转动轮分设于基座的两侧并分别由一组动力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和电位器均设于基座,电位器同控制装置电连接。转向件铰接于基座,转向件的转动轴同电位器的转子传动连接。转向件转动时驱动转子,以使控制装置能够根据电位器传输的信号调节两组动力装置的输出转速实现对转动轮的差速调节。其在转弯过程中能够对两侧车轮进行差速调节,促进平稳、顺畅地转弯,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使转弯速度和转弯幅度的上限得到提升,相应的车辆性能也得到了优化。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四川;51 |
申请人: |
巴哈勃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亚历山德·罗诺切利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1-2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0-18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984703.2 |
公开号: |
CN209505458U |
代理机构: |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小金 |
分类号: |
B60K17/16(2006.01);B;B60;B60K;B60K17 |
申请人地址: |
610218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正兴街道顺圣路178号 |
主权项: |
1.一种新型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转动轮、动力装置、转向件、电位器和控制装置; 所述转动轮分设于所述基座的两侧并分别由一组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电位器均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电位器同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转向件铰接于所述基座,所述转向件的转动轴同所述电位器的转子传动连接; 所述转向件转动时驱动所述转子,以使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电位器传输的信号调节两组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转速实现对所述转动轮的差速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向件复位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设于所述转向件的两侧并抵接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转向件之间;自然状态下,所述转动轮之间的转速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为转向杆、踏板或坐凳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差速装置还包括:轮轴连接件和动力传输装置; 所述轮轴连接件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同所述第二轴体垂直;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件的内腔,所述第一轴体嵌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轴体的周向,所述第一轴体同所述第一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供所述第二轴体穿过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由所述内腔的内壁贯穿至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外壁,且所述调节孔沿所述第一轴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轴体穿过所述调节孔并同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远离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同所述转动轮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远离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同所述转动轮连接;其中,沿所述第二轴体的周向,所述第二轴体同所述第二传动件活动连接,和/或,沿所述第二轴体的周向,所述第二轴体同所述第一轴体活动连接; 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动力传输件和第二动力传输件;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具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和所述第二配合槽均由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同一端壁沿轴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一配合槽的靠近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槽壁贯通至所述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的轴心线同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转动轴心线重合设置;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均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另一端同所述动力装置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一端设有第一配合子和第二配合子,所述第一配合子同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配合子的轴心线同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的转动轴心线重合设置,所述第二配合子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子并沿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另一端同所述转轴连接;沿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轴向,所述第一配合子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子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子的外壁同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槽壁相抵,和/或,所述第二配合子的外壁同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槽壁相抵,以使所述第一配合子或所述第二配合子在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径向上同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子和所述第二配合子用于同槽壁相抵的壁面为球面,以使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能够沿所述第一传动件绕所述第一轴体摆动的平面进行摆动,和/或,使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能够沿所述第一传动件绕所述第二轴体摆动的平面进行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贯穿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轴体开设有供所述第二轴体穿过的径向通孔以及同所述径向通孔连通的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可拆卸地配合有紧固螺杆,以使所述紧固螺杆将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相对固定;沿所述第二轴体的周向,所述第二轴体同所述第二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呈球状,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凹面呈球面状,且所述凹面所对应的球体的半径略大于所述第一传动件所对应的球体的半径;所述凹陷部开设有用于同所述第二轴体配合的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的内径略大于所述第二轴体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用于同所述转动轮连接的一端呈杆状且可拆卸地套设有凸块,所述第二传动件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同时贯穿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凸块并可拆卸地沿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传动件还具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位于所述凸块的远离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侧;所述转动轮具有用于同所述第二传动件配合的轮轴孔,所述轮轴孔的端部还开设有用于同所述凸块配合的凹槽;当所述凸块配合于所述凹槽时,沿所述转动轮的周向,所述凸块同所述转动轮固定连接,且所述凹槽的槽壁将所述定位销封堵于所述凸块和所述第二传动件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还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凸块的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所述轴承的外圈还套设并固定连接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具有用于安装转弯助力装置、转向架或车轴定位装置中至少一者的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差速装置还包括: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和第三转向杆;所述转向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且其转动轴心线沿所述基座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转向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基座,另一端由万向铰接件铰接于所述定位套的底部;所述第二转向杆的一端由万向铰接件铰接于所述基座,另一端也由万向铰接件铰接于所述定位套的后部;所述第三转向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向件,另一端由万向铰接件铰接于所述定位套的顶部;所述第一转向杆和所述第三转向杆二者远离所述转动轮的铰接点的转动轴心线均同所述转向件的转动轴心线平行设置; 转动所述转向件时,位于所述转向件转向的一侧的所述转动轮在所述第三转向杆的推动下其顶部和前部朝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偏转,位于所述转向件背离的一侧的所述转动轮在所述第三转向杆的拉动下其顶部和前部朝所述基座偏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设有减震器和呈V型的平衡臂,所述平衡臂的V型底部铰接于所述基座且其转动轴心线平行于所述转向件的转动轴心线,所述平衡臂两端均同所述减震器铰接,所述减震器的远离所述平衡臂的一端同所述第一转向杆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子具有贯穿其自身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滑动地容置有安装杆,所述第二配合子具有用于同所述安装杆的端部可拆卸连接的卡合槽;所述安装孔呈圆柱状,所述安装杆也呈圆柱状,所述安装杆的外径略小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所述第一配合子同所述安装杆活动连接。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