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电动伸缩步行车
专利名称: 电动伸缩步行车
摘要: 电动伸缩步行车是有别于轮式、履带行走的另一种行走机械。所公开的是其典型应用上下楼梯技术方案;但不限于上下楼梯的单一用途,特点是内外车体相对伸缩、支撑腿交替支撑的步进行走。支撑腿独立悬挂可使车体自身前后、左右倾斜。车体前后倾斜配合承载水平控制及重心调整机构辅以伸缩保险杠应用于上下楼梯和爬坡行走。车体左右倾斜可在坡地横向行走保持车体平衡使承载重心稳定。配置螺旋支撑腿及吸盘底脚应用于攀爬光滑墙面。配置折叠支撑腿及抓地钉底脚应用于承载、牵引作业。所具有的原地转向功能使整车能够在楼梯通道等蹩狭场地调头转向。备有伸缩脚轮能方便电控停车后的移动,所述行走和调整机构的运行均是电控程序的动态控制。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山西;14
申请人: 李福贵
发明人: 李福贵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4-22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0-29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363905.3
公开号: CN110386534A
分类号: B66B9/08(2006.01);B;B66;B66B;B66B9
申请人地址: 036002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南邢家河村A区33号
主权项: 1.一种电动伸缩步行车其技术方案特征在于;整车的机械构造系由车体总成(1.00)、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00)、支撑腿(3.00)、转向盘(4.00)、伸缩保险杠(5.00)、座椅水平控制及重心调整机构(6.00)、伸缩脚轮(7.00)、电源箱及控制盒(8.00)的(8)个部件总成所组成;其中支撑腿(3.00)可配置不同结构的支撑腿(3.30)、(3.50)和调整其它部件的组合以拓展另外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整车机械构造中的车体总成(1.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车体总成(1.00)系由内车体(1.10)、齿条(1.11)、外车体(1.20)、底板(1.21)、轴承座(1.22)、传动轴(1.23)、齿轮(1.24)、电机及齿轮副(1.25)所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体总成(1.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内车体(1.10)为两根空腹矩形外周有滚珠滑动槽,内底面安装齿条(1.11)嵌套于外车体(1.20)内的长筒状构件,顶端与空腹矩形构件连接成的矩形结构体,在结构体内置齿条构件内侧开制长孔,作为传动轴(1.23)的活动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体总成(1.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外车体(1.20)为两根空腹矩形内周有滚珠滑动槽,内部嵌套内车体(1.10)的长筒状构件,构件两端上平面与空腹矩形构件连接成矩形结构体,在结构体嵌套构件内侧开制通体豁缺作为内车体(1.10)的伸缩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体总成(1.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底板(1.21)固定于外车体(1.20)上平面内侧中部,其上安装轴承座(1.22)与电机及齿轮副(1.25);其齿轮副之另一连接传动轴(1.23),传动轴(1.23)安装在轴承座(1.22)中轴端连接齿轮(1.24);齿轮(1.24)与内车体(1.10)安装的齿条(1.11)啮合;内车体(1.10)与外车体(1.20)嵌套间隙对应滚珠滑动槽装配滚珠滑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整车机械构造中的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00)技术方案;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00系由内车体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10)与外车体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20)组成,所述内车体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10)与外车体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20)因安装方式不同个别构件形状有异但原理一致,技术方案特征在于;内车体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10)、外车体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20)均是由;底盘(2.11)、滑动座(2.12)、滑块(2.13)、拉杆(2.14)、电机(2.15)、齿轮副(2.16)、互逆螺母套筒(2.17)、牵引螺杆(2.18)、轴承座(2.19)所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底盘(2.11)安装轴承座(2.19)、电机(2.15)、滑动座(2.12);滑动座(2.12)连接滑块(2.13);电机(2.15)连接齿轮副(2.16)之一,齿轮副(2.16)之另一连接互逆螺母套筒(2.17),互逆螺母套筒(2.17)在轴承座(2.19)中旋转,其两端装配牵引螺杆(2.18)连接拉杆(2.14)带动滑块(2.13)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互逆螺母套筒(2.17)是将两个旋向互逆的螺母嵌套在一段筒体两端的组合构件;内部中空作为所装配牵引螺杆(2.18)的伸缩空间,外壁装配齿轮安装在轴承座(2.19)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整车机械构造中的支撑腿(3.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支撑腿(3.00)是因应上下楼梯所需采用的电动多级剪叉式支撑腿,和为保持支撑腿底脚在车体倾斜过程与楼梯台阶平面平行采用的支撑腿重力垂直电控闭锁;以及为克服车体倾斜过程支撑腿底脚间距与车体悬挂点倾斜间距差形成的扭力采用的弹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支撑腿(3.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支撑腿(3.00)系由;双面棘轮(3.01)、机座及电控棘爪(3.02)、剪叉臂(3.03)、链接销(3.04)、电机(3.05)、联轴套(3.06)、轴承(3.07)、销钉(3.08)、螺杆(3.09)、螺母(3.10)、底脚(3.11)、吊耳挂架(3.12)、弹簧座(3.13)、簧板(3.14)、骑马卡(3.15)所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支撑腿(3.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链接销与电机座的组合应用,即链接销为筒状外壁对称附着链接销的两个链接端头,筒内套装电机(3.05)轴端方向有筒底,筒底中心开制联轴套(3.06)伸出孔。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支撑腿(3.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联轴套(3.06)、轴承(3.07)、销钉(3.08)作为电机(3.05)与螺杆(3.09)连接的过渡;所述轴承(3.07)在链接销(3.04)内被筒底限位,联轴套(3.06)之凸缘被轴承(3.07)限位,联轴套(3.06)与电机轴端采用凸台连接与螺杆(3.09)连接端采用销钉(3.08)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支撑腿(3.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支撑腿重力垂直电控闭锁是构件双面棘轮(3.01)与机座及电控棘爪(3.02)之间的位置锁定;所述双面棘轮(3.01)与上部悬挂机构的弹簧座(3.13)成固定连接和机座及电控棘爪(3.02)为活动连接;车体倾斜过程中电控棘爪通电释放,支撑腿(3.00)在重力作用下垂直,车体倾斜到位电控棘爪断电闭锁。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支撑腿(3.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支撑腿与悬挂之间的弹性连接除减震效果外,吊耳挂架(3.12)连接的两个吊耳与簧板(3.14)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约束连接;利用簧板(3.14)在约束端的位移信号触发传感器,控制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00)动态调整支撑腿(3.00)间距。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整车机械构造中的转向盘(4.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转向盘(4.00)系由上转盘(4.01)、下转盘(4.02)、转向齿轮盘(4.03)、转向齿轮(4.04)、上轴承(4.05)、下轴承(4.06)、驱动齿轮及电机(4.07)、内螺旋弹簧(4.08)、外螺旋弹簧(4.09)、花键轴(4.10)、滚针轴承(4.11)、摩擦片(4.12)、分离轴承(4.13)、压盘(4.14)、拨叉(4.15)、压力弹簧(4.16)、吸力开关(4.17)所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转向盘(4.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上转盘(4.01)连接内车体(1.10)之底面,下转盘(4.02)连接内车体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10)之构件底盘(2.11),内车体支撑腿间距调整机构(2.10)之构件滑块(2.13)连接支撑腿(3.00)构成转向系统。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转向盘(4.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转向盘(4.00)的转向驱动机构系由下转盘(4.02)所固定的花键轴(4.10)依次通过下轴承(4.06)、转向齿轮盘(4.03)、上轴承(4.05)以螺母固定连接,使下转盘(4.02)与转向齿轮盘(4.03)之间构成可旋转活动连接;所述转向齿轮盘(4.03)与上转盘(4.01)固定连接成上转盘(4.01)与下转盘(4.02)之间的可旋转活动连接;驱动转向复位的内螺旋弹簧(4.08)与外螺旋弹簧(4.09)旋向互逆安装在上转盘(4.01)与下转盘(4.02)之间,转向齿轮盘(4.03)外侧;所述花键轴(4.10)连接滚针轴承(4.11)连接转向齿轮(4.04),转向齿轮(4.04)通过摩擦片(4.12)连接花键轴(4.10);所述转向齿轮(4.04)连接驱动齿轮及电机(4.07)构成转向驱动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转向盘(4.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转向盘(4.00)的复位机构系由转向齿轮(4.04)之上顺序连接摩擦片(4.12)、分离轴承(4.13)、压盘(4.14)、拨叉(4.15),拨叉(4.15)过支点连接压力弹簧(4.16)、吸力开关(4.17)构成电控摩擦离合器;所述吸力开关(4.17)工作时点是转向到位,吸力开关(4.17)通电吸合压盘(4.14)释放,下转盘(2.02)在内螺旋弹簧(4.08)外螺旋弹簧(4.09)驱动下完成复位,随即吸力开关(4.17)断电电控摩擦离合器结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整车机械构造中的伸缩保险杠(5.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伸缩保险杠(5.00)系由挂架(5.01)、摆臂电机(5.02)、摆臂(5.03)、一级套管(5.04)、二级套管(5.05)、三级套管(5.06)、电机(5.07)、联轴套(5.08)、螺杆(5.09)、螺母(5.10)、电控止逆锁头(5.11)所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伸缩保险杠(5.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挂架(5.01)安装有电控止逆锁头(5.11)、摆臂电机(5.02)、摆臂(5.03),摆臂电机(5.02)连接摆臂(5.03)之一,摆臂(5.03)另一端连接一级套管(5.04),摆臂(5.03)摆出到位电控止逆锁头(5.11)通电伸出接触摆臂(5.03)止逆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伸缩保险杠(5.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一级套管(5.04)、二级套管(5.05)、三级套管(5.06)是三重嵌套的矩形管状构件,在嵌套间隙装配滚珠滑垫对应套管壁制有滚珠滑道;两套电机(5.07)、联轴套(5.08)、螺杆(5.09)分别在一级套管(5.04)与二级套管(5.05)同一端上下错位安装;在二级套管(5.05)对应一级套管(5.04)所安装电机位置开制豁缺,同理在三级套管(5.06)对应一级套管(5.04)与二级套管(5.05)所安装电机位置开制豁缺,以容套管伸缩对齐。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伸缩保险杠(5.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两套电机(5.07)连接联轴套(5.08)连接螺杆(5.09)装配螺母(5.10);螺母(5.10)两个分别对应所装配螺杆(5.09),安装在二级套管(5.05)和三级套管(5.06)所开制豁缺边,构成使套管相对伸缩的驱动机构。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整车机械构造中的部件座椅水平控制及重心调整机构(6.00)技术方案;是指在整车运行过程中的动态控制,其特征在于;座椅水平控制及重心调整机构(6.00)系由;座椅架(6.01)、滑轨(6.02)、滑动座(6.03)、螺母(6.04)、螺杆(6.05)、电机座(6.06)、电机(6.07)、座椅托架(6.08)、举升臂(6.09)、螺母既链接销(6.10)、链接座(6.11)、座椅托板(6.12)、座椅(6.13)、安全带(6.14)所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座椅水平控制及重心调整机构(6.00)其中的座椅水平控制技术方案特征在于;座椅托架(6.08)前后固定电机座(6.06)、链接座(6.11),电机座(6.06)连接电机(6.07)连接螺杆(6.05),螺杆(6.05)装配螺母既链接销(6.10)链接上下两个举升臂(6.09),举升臂(6.09)下端链接链接座(6.11)连接座椅托架(6.08),举升臂(6.09)上端链接链接座(6.11)连接座椅托板(6.12)及座椅(6.13),构成座椅水平控制机构。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座椅水平控制及重心调整机构(6.00)其中的重心调整机构技术方案特征在于;座椅架(6.01)固定电机座(6.06)连接电机(6.07)连接螺杆(6.05)连接螺母(6.04),所述座椅架(6.01)中的滑轨(6.02)安装滑动座(6.03),滑动座(6.03)固定座椅托架(6.08)及所连接的座椅水平控制机构和螺母(6.04),螺母(6.04)连接螺杆(6.05),构成重心调整机构。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整车机械构造中的部件伸缩脚轮(7.00)技术方案是方便电控停车后的移动和作为普通轮椅使用;特征在于;伸缩脚轮(7.00)系由挂架(7.01)、机座(7.02)、举升臂(7.03)、链接销(7.04)、电机(7.05)、联轴套(7.06)、轴承(7.07)、螺杆(7.08)、螺母(7.09)、平衡槽钢(7.10)、脚轮(7.11)所构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伸缩脚轮(7.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电机座与链接销的组合应用,即链接销(7.04)为筒状,外壁对称附着链接销的两个链接端头,筒内套装电机(7.05)轴端方向有筒底,筒底中心开制联轴套(7.06)伸出孔。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伸缩脚轮(7.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链接销(7.04)与螺母(7.09)的链接端头分别重叠链接两个举升臂(7.03),举升臂(7.03)另一端分别链接上下两个机座(7.02)构成铰链伸缩结构体。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伸缩脚轮(7.0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链接销(7.04)内顺序安装电机(7.05)、联轴套(7.06)、轴承(7.07)、所述联轴套(7.06)和电机(7.05)采用凸台连接与螺杆(7.08)连接端用销钉固定连接,螺杆(7.08)连接螺母(7.09);构成使铰链结构体伸缩的驱动机构。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整车机械构造中的部件其它结构支撑腿3.30技术方案;支撑腿(3.30)是折叠支撑腿适配带抓地钉底脚使电动伸缩步行车作为承载牵引机械应用于田间作业;特征在于;支撑腿(3.30)系由挂架(3.31)、支点座(3.32)、轴承座(3.33)、电机座(3.34)、轴承(3.35)、联轴套(3.36)、销钉(3.37)、电机(3.38)、牵引臂(3.39)、支点臂(3.40)、加力臂(3.41)、支撑臂(3.42)、底脚(3.43)、牵引螺母(3.44)、螺杆(3.45)所构成。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支撑腿(3.3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挂架(3.31)安装轴承座(3.33)、电机座(3.34),电机座(3.34)为筒状轴端方向有筒底,筒底中心开制联轴套(3.36)伸出孔,电机座(3.34)外壁连接支点座(3.32),内部安装轴承(3.35)、联轴套(3.36)、电机(3.38);所述联轴套(3.36)连接螺杆(3.45)连接端用销钉(3.37)固定连接,螺杆(3.45)装配牵引螺母(3.44)端头连接轴承座(3.33)构成使支撑腿折叠的驱动机构。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支撑腿(3.3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支点座(3.32)链接支点臂(3.40),支点臂(3.40)另一端链接牵引臂(3.39)中部链接点,牵引臂(3.39)上端链接牵引螺母(3.44),下端链接支撑臂(3.42)中部链接点,支撑臂(3.42)上端链接加力臂(3.41)下端链接点,加力臂(3.41)上端链接支点臂(3.40)中部链接点,所述支撑臂(3.42)下端连接底脚(3.43)构成折叠支撑腿。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整车机械构造中的部件其它结构支撑腿(3.50)技术方案;支撑腿(3.50)是螺旋支撑腿适配吸盘底脚应用于攀爬光滑墙面或适配防滑底脚应用于无障碍行走;特征在于;支撑腿(3.50)系由底座(3.51)、轴承座(3.52)、螺母筒(3.53)、齿轮副(3.54)、电机(3.55)、支撑螺杆(3.56)、导柱(3.57)、导套(3.58)、吸盘底脚(3.59)所构成。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支撑腿(3.50)技术方案特征在于;底座(3.51)安装导套(3.58)、轴承座(3.52)、电机(3.55);所述轴承座(3.52)中安装螺母筒(3.53)连接齿轮副(3.54)之一,齿轮副(3.54)之另一连接电机(3.55),所述螺母筒(3.53)装配支撑螺杆(3.56)连接吸盘底脚(3.59),吸盘底脚(3.59)连接导柱(3.57)配合导套(3.58);导柱(3.57)、导套(3.58)是支撑螺杆(3.56)及吸盘底脚(3.59)的止旋装置。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