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反压锚固装置
专利名称: 反压锚固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压锚固装置,包括:上压梁架,用于从芯模上方压紧芯模,上压梁架位于芯模的上方且底部穿过梁板的顶板钢筋后抵顶芯模的上顶面。还包括多个连接拉钩,固定连接于用于成型空心板梁的外模的外侧壁上。还包括多组反锚拉紧杆件,用于提供大小可调的反锚拉力以将上压梁架朝支承梁板钢筋的制梁台座反向拉紧,各反锚拉紧杆件的顶端与上压梁架拆卸连接,各反锚拉紧杆件的底端与连接拉钩拆卸连接。本新型的反压锚固装置通过反锚拉紧杆件可提供一个稳固的反锚拉力将芯模固定至底板钢筋的垫板上,并可通过调节反锚拉紧杆件的反锚拉力的大小进而调节反压锚固装置的松紧度,防止空心板梁的底板变薄或变厚和/或使底板的保护层变薄或变厚。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湖南;43
申请人: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邓永跃;黄维;鲜锐;肖贵林;孙雷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7-31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12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218570.8
公开号: CN209615921U
代理机构: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罗红枚
分类号: B28B17/00(2006.01);B;B28;B28B;B28B17
申请人地址: 410004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意一路158号中建大厦12楼
主权项: 1.一种反压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在空心板梁预制过程中限制芯模(10)偏斜或上浮,所述芯模(10)用于成型所述空心板梁的空心腔,所述反压锚固装置包括: 上压梁架(30),用于从所述芯模(10)上方压紧所述芯模(10),所述上压梁架(30)位于所述芯模(10)的上方且底部穿过梁板钢筋(20)的顶板钢筋(22)后抵顶所述芯模(10)的上顶面(101); 多个连接拉钩(50),固定连接于用于成型所述空心板梁的外模(60)的外侧壁上; 多组反锚拉紧杆件(40),用于提供大小可调的反锚拉力以将所述上压梁架(30)朝支承所述梁板钢筋(20)的制梁台座(70)反向拉紧,各所述反锚拉紧杆件(40)的顶端与所述上压梁架(30)拆卸连接,各所述反锚拉紧杆件(40)的底端与对应设置的所述连接拉钩(50)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压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锚拉紧杆件(40)包括用于调节反锚拉力大小的拉力调节件(41)、与所述拉力调节件(41)的顶端相连的第一拉结件(42)、与所述拉力调节件(41)的底端相连的第二拉结件(43); 所述反锚拉紧杆件(40)通过所述第一拉结件(42)与所述上压梁架(30)拆卸连接; 所述反锚拉紧杆件(40)通过所述第二拉结件(43)与对应设置的所述连接拉钩(50)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压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力调节件(41)包括呈空心筒状的连接外筒(411),所述连接外筒(411)两端的内壁上分别加工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 所述连接外筒(41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带有圆环的第一调节杆(412),所述第一拉结件(42)与所述第一调节杆(412)上的圆环相连; 所述连接外筒(411)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带有拉钩的第二调节杆(413),所述第二拉结件(43)与所述第二调节杆(413)上的拉钩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压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力调节件(41)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盘螺纹连接的多根调节杆; 所述第一拉结件(4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盘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拉结件(43)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盘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压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梁架(30)包括呈条状的上压梁(31),所述上压梁(31)沿所述芯模(10)的宽度方向布设; 所述反锚拉紧杆件(4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反锚拉紧杆件(40)关于所述上压梁(31)对称设置于所述外模(60)长度方向的两侧; 各所述反锚拉紧杆件(40)的顶端与所述上压梁(31)对应设置的一端拆卸连接,各所述反锚拉紧杆件(40)的底端与所述外模(60)上对应设置的所述连接拉钩(50)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压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梁(31)垂直所述芯模(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上压梁(31)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芯模(10); 所述反锚拉紧杆件(40)的所述第一拉结件(42)呈封闭的环形,所述第一拉结件(42)由所述上压梁(31)的端部穿射至所述上压梁(31)上以与所述上压梁(31)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压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梁(31)的外周壁上连接有外凸的止挡凸起(32),所述止挡凸起(32)用于抵靠所述第一拉结件(42)以防止所述第一拉结件(42)滑出所述上压梁(3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压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梁架(30)还包括用于下压所述芯模(10)的上压架(33),所述上压架(33)的底端穿过所述顶板钢筋(22)后抵顶所述芯模(10)的上顶面(101); 所述上压梁(31)压设于所述上压架(33)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压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架(33)呈空心板凳状,其底端具有多条支脚(331),所述上压架(33)通过所述支脚(331)抵顶所述芯模(10)的上顶面(1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压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模(1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相连的多节芯模段; 所述反压锚固装置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反压锚固装置分设于所述芯模段的两端以防止所述芯模段的端头起翘上浮,和/或分设于每节段所述芯模段的中部。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