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悬架系统和车辆
专利名称: 悬架系统和车辆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架系统和车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架系统,包括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和控制阀,第一油缸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蓄能器连通,第二油缸的第一腔室与第一蓄能器连通,且控制阀可通断地连接第一油缸的第二腔室和第二油缸的第二腔室。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增大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之间的高度差,来改善车辆的通过性能。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发明人: 范小童;谢朝阳;朱艳平;宋亚莉;李建洋;刘奔奔;张振国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3-1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19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20342359.5
公开号: CN209649988U
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马艳苗;艾春慧
分类号: B60G13/08(2006.01);B;B60;B60G;B60G13
申请人地址: 221004 江苏省徐州市经济开发区鲲鹏北路99号
主权项: 1.一种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油缸(1),用于驱动车架(100)的第一侧升降,其中,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一腔室进油且第二腔室出油时,所述第一油缸(1)驱动所述车架(100)的第一侧下降,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一腔室出油且第二腔室进油时,所述第一油缸(1)驱动所述车架(100)的第一侧上升; 第二油缸(6),用于驱动所述车架(100)的第二侧升降,其中,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一腔室进油且第二腔室出油时,所述第二油缸(6)驱动所述车架(100)的第二侧下降,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一腔室出油且第二腔室进油时,所述第二油缸(6)驱动所述车架(100)的第二侧上升; 第一蓄能器(2),与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可通断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一腔室连通; 第二蓄能器(5),与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可通断地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一腔室连通;和 控制阀(7),连接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并控制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之间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7)包括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连通,且所述控制阀(7)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断开,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400)还包括调控阀,所述调控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蓄能器(2) 和所述第二蓄能器(5)与供油油路(S)和回油油路(R)之间的通断,并控制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蓄能器(2)之间的通断以及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蓄能器(5)之间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阀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第四状态、第五状态和第六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调控阀控制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蓄能器(2)均与所述供油油路(S)连通并均与所述回油油路(R)断开,且控制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蓄能器(5)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二蓄能器(5)与所述供油油路(S)和所述回油油路(R)之间均断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调控阀控制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蓄能器(2)均与所述回油油路(R)连通并均与所述供油油路(S)断开,且控制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二蓄能器(5)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二蓄能器(5)与所述供油油路(S)和所述回油油路(R)之间均断开;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调控阀控制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二蓄能器(5)均与所述供油油路(S)连通并均与所述回油油路(R)断开,且控制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蓄能器(2)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蓄能器(2)与所述供油油路(S)和所述回油油路(R)之间均断开;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调控阀控制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二蓄能器(5)均与所述回油油路(R)连通并均与所述供油油路(S)断开,且控制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蓄能器(2)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蓄能器(2)与所述供油油路(S)和所述回油油路(R)之间均断开;处于第五状态时,所述调控阀控制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蓄能器(2)之间连通并与所述供油油路(S)和所述回油油路(R)均断开,且控制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蓄能器(5) 之间连通并与所述供油油路(S)和所述回油油路(R)均断开;处于第六状态时,所述调控阀控制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蓄能器(2)之间、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蓄能器(5)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蓄能器(2)和所述第二蓄能器(5)与所述供油油路(S)和所述回油油路(R)之间均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阀包括第一调控阀(3),所述第一调控阀(3)与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蓄能器(2)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与所述供油油路(S)和所述回油油路(R)之间的通断、所述第一蓄能器(2)与所述供油油路(S)和所述回油油路(R)之间的通断、以及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蓄能器(2)之间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控阀(3)包括第一入口(P3)、第一出口(T3)、第一油缸接口(A3)和第一蓄能器接口(B3),所述第一入口(P3)与所述供油油路(S)连通,所述第一出口(T3)与所述回油油路(R)连通,所述第一油缸接口(A3)与所述第一油缸(1)的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蓄能器接口(B3)与所述第一蓄能器(2)连通,且所述第一调控阀(3)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其中: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缸接口(A3)和所述第一蓄能器接口(B3)均与所述第一入口(P3)连通并均与所述第一出口(T3)断开;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缸接口(A3)和所述第一蓄能器接口(B3)均与所述第一出口(T3)连通并均与所述第一入口(P3)断开;当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缸接口(A3)与所述第一蓄能器接口(B3)连通,且所述第一油缸接口(A3)和所述第一蓄能器接口(B3)均与所述第一入口(P3)和所述第一出口(T3)断开;当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缸接口(A3)和所述第一蓄能器接口(B3)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油缸接口(A3)和所述第一蓄能器接口(B3)与所述第一入口(P3)和所述第一出口(T3)之间均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接口(A3)与所述第一蓄能器接口(B3)通过第一减振油路连接,所述第一入口(P3)与所述第一减振油路通过第一进油油路连接,所述第一出口(T3)与所述第一减振油路通过第一出油油路连接,且所述第一调控阀(3)包括第一减振调控阀(31)、第一进油调控阀(32)和第一出油调控阀(33),所述第一减振调控阀(31)设置于所述第一减振油路上并控制所述第一减振油路的通断,所述第一进油调控阀(32)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油油路上并控制所述第一进油油路的通断,所述第一出油调控阀(33)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油油路上并控制所述第一出油油路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振调控阀(31)包括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所述第一工作口与所述第一油缸接口(A3)连通,所述第二工作口与所述第一蓄能器接口(B3)连通,且所述第一减振调控阀(3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工作口与所述第二工作口断开,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工作口与所述第二工作口连通;和/或, 所述第一进油调控阀(32)包括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所述第一油口与第一入口(P3)连通,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一减振油路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油调控阀(3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断开,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和/或, 所述第一出油调控阀(33)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一出口(T3)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减振油路连通,且所述第一出油调控阀(33)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断开,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阀包括第二调控阀(4),所述第二调控阀(4)与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二蓄能器(5)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与所述供油油路(S)和所述回油油路(R)之间的通断、所述第二蓄能器(5)与所述供油油路(S)和所述回油油路(R)之间的通断、以及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蓄能器(5)之间的通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控阀(4)包括第二入口(P4)、第二出口(T4)、第二油缸接口(A4)和第二蓄能器接口(B4),所述第二入口(P4)与所述供油油路(S)连通,所述第二出口(T4)与所述回油油路(R)连通,所述第二油缸接口(A4)与所述第二油缸(6)的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蓄能器接口(B4)与所述第二蓄能器(5)连通,且所述第二调控阀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其中: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油缸接口(A4)和所述第二蓄能器接口(B4)均与所述第二入口(P4)连通并均与所述第二出口(T4)断开;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油缸接口(A4)和所述第二蓄能器接口(B4)均与所述第二出口(T4)连通并均与所述第二入口(P4)断开;当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二油缸接口(A4)与所述第二蓄能器接口(B4)连通,且所述第二油缸接口(A4)和所述第二蓄能器接口(B4)均与所述第二入口(P4)和所述第二出口(T4)断开;当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二油缸接口(A4)和所述第二蓄能器接口(B4)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油缸接口(A4)和所述第二蓄能器接口(B4)与所述第二入口(P4)和所述第二出口(T4)之间均断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缸接口(A4)与所述第二蓄能器接口(B4)通过第二减振油路连接,所述第二入口(P4)与所述第二减振油路通过第二进油油路连接,所述第二出口(T4)与所述第二减振油路通过第二出油油路连接,且所述第二调控阀(4)包括第二减振调控阀(41)、第二进油调控阀(42)和第二出油调控阀(43),所述第二减振调控阀(41)设置于所述第二减振油路上并控制所述第二减振油路的通断,所述第二进油调控阀(42)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油油路上并控制所述第二进油油路的通断,所述第二出油调控阀(43)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油油路上并控制所述第二出油油路的通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减振调控阀(41)包括第三工作口和第四工作口,所述第三工作口与所述第二油缸接口(A4)连通,所述第四工作口与所述第二蓄能器接口(B4)连通,且所述第二减振调控阀(4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工作口与所述第四工作口断开,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工作口与所述第四工作口连通;和/或, 所述第二进油调控阀(42)包括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所述第三油口与第二入口(P4)连通,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二减振油路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油调控阀(4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油口与所述第四油口断开,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油口与所述第四油口连通;和/或, 所述第二出油调控阀(43)包括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第二出口(T4)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减振油路连通,且所述第二出油调控阀(43)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断开,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400),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400)为油气悬架系统。 14.一种车辆,包括车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悬架系统(4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工程车辆。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