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
专利名称: 一种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壳体和蜂窝填充结构;所述蜂窝填充结构安装于壳体内部,并与壳体连接;所述蜂窝填充结构为若干蜂窝胞格组成的阵列结构;所述蜂窝胞格包括中空正六边面体薄板、中空长方面体矩形薄板和两个相互交叉的单面薄板;所述中空正六边面体薄板构成蜂窝胞格的外轮廓,所述中空长方面体矩形薄板内嵌于中空正六边面体薄板内;所述两个单面薄板以对角形式内嵌于中空长方面体矩形薄板之中。本发明对于纵向承载能力更高,对多向任意角度的载荷均具备一定的承载吸能能力,而且相对于传统蜂窝结构,多向承载力的提升,适用环境更广,缓冲吸能效果更好。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北京;11
申请人: 北京交通大学
发明人: 李志刚;王佳铭;侯兵;廖就;刘小川;王亚锋;郭亚周;王计真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7-02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1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590828.X
公开号: CN110450966A
代理机构: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张新利;谢建玲
分类号: B64D45/06(2006.01);B;B64;B64D;B64D45
申请人地址: 100044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
主权项: 1.一种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蜂窝填充结构;所述蜂窝填充结构安装于壳体内部,并与壳体连接,所述壳体作为蜂窝填充结构的支撑外壳; 所述蜂窝填充结构为若干蜂窝胞格(14)组成的阵列结构; 所述蜂窝胞格(14)包括中空正六边面体薄板(141)、中空长方面体矩形薄板(142)和两个相互交叉的单面薄板(143);所述中空正六边面体薄板(141)构成蜂窝胞格(14)的外轮廓,所述中空长方面体矩形薄板(142)内嵌于中空正六边面体薄板(141)内,所述两个单面薄板(143)以对角形式内嵌于中空长方面体矩形薄板(142)之中;所述蜂窝胞格(14)内各个薄板相互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蜂窝胞格(14)沿XY平面的横截面上,所述中空正六边面体薄板(141)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中空长方面体矩形薄板(142)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中空长方面体矩形薄板(142)的四个竖边分别与中空正六边面体薄板(141)对应的四个面的中线位置连接,使得所述长方形的短边与所述正六边形相邻的两条边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所述长方形的长边与所述正六边形对应的三条边形成梯形稳定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用于直升机、无人机、高速铁路列车、动车组、汽车或轮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蜂窝填充结构之间采用胶粘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侧板(11)、上蒙皮(12)和下蒙皮(1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蒙皮(12)的边缘与侧板(11)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下蒙皮(13)的边缘与侧板(11)的下表面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1)与上蒙皮(12)、下蒙皮(13)之间采用胶粘或螺接方式连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向承载的蜂窝结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长方面体矩形薄板(142)以垂直于上蒙皮(12)和下蒙皮(13),且平行于侧板(11)的方向进行放置。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