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下水井周边路基密实度检测及补强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水井周边路基密实度检测及补强方法,以下水井中心为圆心,在下水井外围环状布设均匀分布且成对的地震波激励点和传感器接收点并记录其方位角坐标;在震源点激发地震波,利用地震传感器与路面耦合接收地震波;绕井一周完成地震波采集波列,将采集波列按方位角展开呈示,对不同方位角的采集信号进行各自震动响应频谱分析,依据响应频谱幅度异常且低频响应幅度较大的信号特征判断该方位角上路基存在松散或脱空隐患,对该部位进行待补强标记。该方法能够快速的检测出下水井周边路基是否密实,进而在下水井周边路面下沉、开裂之前进行隐患检测,并根据隐患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补强修复,保障下水井处相关结构的健康状态。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南;43 |
申请人: |
中南大学 |
发明人: |
朱朴厚;朱德兵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8-1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2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743299.2 |
公开号: |
CN110485396A |
代理机构: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谢浪 |
分类号: |
E02D1/00(2006.01);E;E02;E02D;E02D1 |
申请人地址: |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 |
主权项: |
1.下水井周边路基密实度检测及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以下水井中心为圆心,在下水井周边路基上环状布设成对的地震波激励点和传感器接收点并记录其方位角坐标; 步骤二:用激励震源在地震波激励点激发地震波,利用地震仪同步地用地震传感器与传感器接收点耦合接收地震波; 步骤三:绕井一周完成地震波采集波列,将采集波列按方位角展开呈示,对不同方位角的采集信号进行各自震动响应信号频谱分析,基于相同地球物理背景下地震波激发响应信号相近的原则,若频谱分析显示某方位角上对应的信号特征响应频谱幅度异常且低频响应幅度较大,则可以判断该方位角上路基存在松散或脱空隐患,在该方位角上成对激励点和接收点之间的路面上做待补强标记; 步骤四:对上述待补强标记位置处路基进行补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对的地震波激励点和传感器接收点在下水井周边均匀分布且位于同一个半径的检测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环在所述下水井外间隔设置多个,每个检测环上均设有所述地震波激励点和传感器接收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对的地震波激励点和传感器接收点在下水井周边均匀分布且分别位于半径不同的一对检测环上,每对激励点和接收点与井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环在所述下水井外间隔设置多对,每对检测环上均设有所述地震波激励点和传感器接收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的具体过程为:在标示有补强标记的位置上进行小直径钻孔,深达路基基层,在钻孔中插入注浆管,采用控制压强注浆方式由深到浅,在钻孔中注入加固材料,将存在松散或脱空隐患的路基进行补强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震源激发前在路面上的激发点垫硬质垫板,地震传感器与路面通过机械耦合或空气耦合感应振动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车载方式承载震源和地震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不同方位角的采集信号进行各自震动响应频谱分析,采用傅立叶变换分析方法、概率谱分析方法或熵谱分析方法计算振幅谱。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口下水井的震动响应信号作为历史信息资料保存,每间隔一段时间,对该井进行重复检测,每次检测结果按方位角进行单次对比分析,两次检测资料,或历史检测资料可进行不同时期结果参照对比,用来发现井旁路基结构的发展变化,从而分析井旁路基结构的伤损特征和演变规律。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