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立柱补强结构及补强方法 |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立柱补强结构及补强方法,包括至少两块托板以及支撑架,所述托板与立柱连接,其中一块所述托板与立柱的上部适配性连接;另一块所述托板与所述立柱的下部适配性连接;所述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托板之间以形成供主梁通过的通道。本申请的一种立柱补强结构及补强方法,具有施工难度小的优点。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燕;谢凡;陈蒙;涂仁盼;熊大生;王忠华;储团结;黄俊杰;于廷新;涂启柱;彭俊伟;沈峥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8-0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19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723104.8 |
公开号: |
CN110468848A |
代理机构: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超男;张颖玲 |
分类号: |
E02D17/04(2006.01);E;E02;E02D;E02D17 |
申请人地址: |
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杨园和平大道745号 |
主权项: |
1.一种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块托板(1)以及支撑架(6),所述托板(1)与立柱(90)连接,其中一块所述托板(1)与立柱(90)的上部适配性连接;另一块所述托板(1)与所述立柱(90)的下部适配性连接;所述支撑架(6)支撑在所述托板(1)之间以形成供主梁(100)通过的通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包括支撑部(3)以及多个加强杆(4);两块所述托板(1)上下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3)支撑在两块所述托板(1)之间; 所述支撑部(3)数量为一组,所述支撑部(3)与立柱(90)之间形成所述通道(5),所述加强杆(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部(3)与所述立柱(90),所述托板(1)面向通道(5)的内侧面的相对两侧部各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加强杆(4);或, 所述支撑部(3)数量为两组或者两组以上,所述立柱(90)的两侧各设置至少一组所述支撑部(3),所述立柱(90)两侧的所述支撑部(3)之间形成所述通道(5),所述加强杆(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立柱(90)两侧的所述支撑部(3),所述托板(1)面向通道(5)的内侧面的相对两侧部各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加强杆(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包括两个补强角钢(31),两个所述补强角钢(31)的侧面(311)位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包括缀板(32),所述缀板(32)设置在两个所述补强角钢(31)的侧面(3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补强结构还包括多个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连接所述托板(1)与所述立柱(90)。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数量为一组,所述托板(1)形成有与所述立柱(90)相适配的第一开放槽(11),所述第一开放槽(11)延伸至所述托板(1)的边缘处且在所述托板(1)的边缘处形成有第一开口(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放槽(11)呈U形或者V形。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数量为两组或者两组以上,所述托板(1)包括拼接的第一托板部(13)以及第二托板部(14),所述第一托板部(13)形成有与所述立柱(90)一部分横截面相适配的第二开放槽(15),所述第二开放槽(15)延伸至所述第一托板部(13)的边缘处且在所述第一托板部(13)的边缘处形成有第二开口(16); 所述第二托板部(14)形成有与所述立柱(90)另一部分横截面相适配的第三开放槽(17),所述第三开放槽(17)延伸至所述第二托板部(14)的边缘处且在所述第二托板部(14)的边缘处形成有第三开口(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柱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放槽(15)呈U形,所述第三开放槽(17)呈与所述第二开放槽(15)适配的U形;或, 所述第二开放槽(15)呈V形,所述第三开放槽(17)呈与所述第二开放槽(15)适配的V形。 10.一种立柱的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现场定位,勘察待建的主梁(100)与前期已施工的立柱(90)空间位置关系; S2、架设,在立柱(90)对应高度位置增加立柱补强结构并形成通道(5); S3、切除,对立柱(90)的与主梁(100)冲突区域中的结构进行切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还包括计数,对立柱(90)与主梁(100)的冲突区域中的既有角钢(901)进行计数;并根据计数结果选择立柱补强结构。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