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
专利名称: 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
摘要: 本发明涉及道路维护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包括连接框架,连接框架的后端连接有第三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三缓冲层后方的第一缓冲层、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框架与第一缓冲层上的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包括第一防撞杆组、第二防撞杆组,第三防撞杆组以及第四防撞杆组,且所述第一防撞杆组、第二防撞杆组、第三防撞杆组和第四防撞杆组均为“8”字形支架。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四个相同结构(8字形)的防撞杆组结合来作为支架,该结构的好处在于若发生后车撞至后侧第一缓冲层的一侧时(例如仅撞至后端的左侧),那么位于左侧的第一防撞杆组和第三防撞杆组就其到缓冲的作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中山市易路美道路养护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牛洪芝;贾永力;杨刚;姜万双;陈玲玲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8-2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1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769966.4
公开号: CN110450742A
代理机构: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何子扬
分类号: B60R19/00(2006.01);B;B60;B60R;B60R19
申请人地址: 528400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敬业路6号3栋A1
主权项: 1.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包括连接框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框架(1)的后端连接有由吸能材料制成的第三缓冲层(13)、位于所述第三缓冲层(13)后方且与所述第三缓冲层(13)间隔设置的第一缓冲层(11)、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框架(1)与第一缓冲层(11)上的第二缓冲层(12),所述第二缓冲层(12)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框架(1)后侧面上且靠近上左方的第一防撞杆组(51)、连接在所述连接框架(1)后侧面上且靠近上右方的第二防撞杆组(52),位于连接框架(1)后侧面上且靠近下方与所述第一防撞杆组(51)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防撞杆组(53)以及位于连接框架(1)后侧面上且靠近下方与所述第二防撞杆组(52)相对间隔设置的第四防撞杆组(54),且所述第一防撞杆组(51)、第二防撞杆组(52)、第三防撞杆组(53)和第四防撞杆组(54)均为“8”字形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架(1)的后侧面上靠近上左方设有第一连接块(41),在靠近上右方还设有第二连接块(42),所述第一缓冲层(11)相对所述连接框架(1)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41)相对的第三连接块(43),和与所述第二连接块(42)相对设置的第四连接块(44); 所述第一防撞杆组(51)连接在第一连接块(41)和第三连接块(43)上,所述第二防撞杆组(52)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42)和第四连接块(4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杆组(51)包括四根中部朝向外弯曲的弧形杆,且两两相对设置形成两“0”型杆组,且两“0”型杆组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的弧形杆在同一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杆组(51)包括两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41)和第三连接块(43)上的“S”型曲杆,两“S”型曲杆相对设置形成“8”字形,且两“S”型曲杆中部通过一连接件(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11)还包括安装框(11a),所述第三连接块(43)和第四连接块(44)均设于所述安装框(11a)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11)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框(11a)内的防撞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层(13)为防撞包,且其横截面呈蜂窝状,所述防撞包与所述防撞板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向其内部凹陷形成的缓冲口(1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口(131)的两侧壁与防撞包的后端面通过导向斜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口(131)贯穿所述防撞包的上下两端面且截面呈梯形。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