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设置临时拉索体系的转体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设置临时拉索体系的转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转体支承基础上方设置转体结构;沿平行于既有铁路或既有道路的方向,在转体结构上浇筑T构桥,T构桥的主梁为等截面结构,在T构桥上设置包含临时塔架和临时拉索的临时拉索体系,使原T构梁受力转化为连续梁受力体系,临时塔架及拉索索力根据主梁受力条件确定,满足恒载状态下连续梁的受力要求;在横跨既有铁路或既有道路的两端预先分别设置边墩支座;利用转体结构进行平面转体,使主梁纵向两端分别与边墩对接;转体桥转体完成后,卸载临时拉索,主梁的纵向两端分别落于边墩支座上,形成永久结构体系。且因梁高减小,充分减小桥上道路纵坡,减小转体重量,减小成本。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陈银伟;雷娜娜;邹向农;马行川;肖宇松;熊涛;蔡东;钟浩;黄光辉;李文江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8-20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19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769686.3 |
公开号: |
CN110468742A |
代理机构: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代婵 |
分类号: |
E01D21/08(2006.01);E;E01;E01D;E01D21 |
申请人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大道特一号光谷软件园四期E5栋 |
主权项: |
1.一种设置临时拉索体系的转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设置转体支承基础,在转体支承基础上方设置转体结构; 2)沿平行于既有铁路或既有道路的方向,在转体结构上浇筑T构桥,形成转体桥,T构桥的主梁为等截面结构,在T构桥上设置包含临时塔架和临时拉索的临时拉索体系,使原T构梁受力转化为连续梁受力体系,临时塔架及拉索索力根据主梁受力条件确定,满足恒载状态下连续梁的受力要求; 3)在横跨既有铁路或既有道路的两端预先分别设置边墩支座; 4)将转体桥以主墩为中心,利用转体结构进行平面转体,使主梁纵向两端分别与边墩对接; 5)转体桥转体完成后,卸载临时拉索,主梁的纵向两端分别落于边墩支座上,形成永久结构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临时塔架设置在T构桥的墩顶横梁位置,临时塔架与主梁的每个纵向梁端之间连接有至少一组临时拉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塔架与主梁垂直,临时塔架沿主梁横向设置,临时拉索沿主梁纵向延伸并倾斜连接在临时塔架与主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临时拉索的正投影与主梁纵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组临时拉索的正投影沿主梁纵向的长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后,将转体桥的上转盘与下承台之间用混凝土浇筑封固形成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墩与主梁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结构包括上转盘、下承台、转体牵引装置,转体结构的上转盘和下承台相对设置,上转盘的底部固定有上球铰,下承台的顶部固定有用于与上球铰配合使用的下球铰,上球铰和下球铰通过定位销轴连接,所述上转盘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撑脚,多个撑脚均匀分布在以上转盘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下承台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反力座和用于与撑脚配合使用的环形滑道,反力座位于环形滑道的外侧,转体牵引装置设置在反力座上,转体牵引装置通过绕在上转盘外侧的钢绞线与上转盘连接。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